记者寒冰评述 足球就像人生,90分钟里激荡着无数机遇与错过的对抗;电影就是人生,在银幕上演绎着不凡的传奇,抑或平淡的流年。当足球邂逅电影,我们就有了贝利与史泰龙联袂的《胜利大逃亡》;当足球邂逅电影,我们就有了墨西哥小伙子鱼跃龙门,与贝克汉姆、齐达内、劳尔们同场竞技,奏响命运的最强音。甚至,当我们想起阴谋与黑暗,仇恨与暴力,我们还有印刻东伦敦德比血腥往事的《足球工厂》,粉红色少女励志梦的《像贝克汉姆一样踢球》,以及充满着黑色幽默和悬念的捷克足球写真《罚球区》……
非常遗憾,在欧洲足球电影和他们的职业足球一样流光溢彩时,中国的足球电影却和我们的足球一样吊诡,被远远抛弃在本就不够繁荣的电影市场边缘,散发着积郁的怨念……
其实,新中国成立后,足球题材的电影也是初露萌芽。1963年的《球迷》讲述某市公交队与医院队进行冠亚军决赛前,球迷争抢球票却最终成为抢救孕妇双双的喜剧。文革前,我们尚有如此充满人道主义的电影,可是随着改革开放和职业化的深入,足球电影的道路却愈发狭窄。贫乏无味的剧本,以及拙劣的编导团队,几乎成了中国足球不尊重专业传统在另一个领域的最佳代表。
内地足球电影最近30年的轨迹,着实令人不堪回首。试问,现在有谁还记得,2007年兵败马来西亚的朱广沪,竟然在27年前客串过文革结束后,第一部内地足球电影《飞吧,足球》?这位争议颇多的上海男人,意外地成为中国内地第一个“触电”的足球人。当然,这部描写中国“搏斗”队与欧洲“金狮”队比赛,在换帅后强化管理改变训练方式后取得成功的电影,并没有在现实中得到实现。
2001年的《少林足球》横空出世前,内地的足球电影几乎就是空白。1987年由姜昆、陈佩斯、张丰毅等主演的古装喜剧《京都球侠》,竟横亘20多年,尚无出其右者。1985年的《加油,中国队》虽有迟尚斌、容志行等当时的球星参与,但枯燥乏味,有如足协的新闻稿。以范志毅成长背景为原型的电视电影《大梦足球》,更是因为足球内容上的外行的低级错误,在CCTV6成为球迷的笑柄。类似劣作还有李湘制作、曾志伟主演的《防守反击》,谢晋导演的《女足9号》夸张的感情戏,还有吴大维主演的《我也有爸爸》,其实都是游离于足球核心内容之外的边缘作品。
其实,随着中国足球的扫黑风暴日甚,有关中国足球黑幕的时事大片,已经完全具备了成就经典电影的基石——再没有比扫黑风暴更出色的现实主义剧本。导演和编剧们甚至都无需去构思,因为现成的新闻材料都足够拍成个《中国足球黑幕》的三部曲了。当然,想要成就足球圈内的《刺杀肯尼迪》、《华氏911》和《谍影重重》,这样令人触目惊心直面惨淡的电影,还真的的确需要专业的足球演员。不过,有些遗憾的是,我们的球员连打假球的演技都比西方同行拙劣许多,自然也不敢苛求于他们的上佳表现。
其实,讨论中国何时能有真正专业的足球电影大片,与讨论中国何时能有专业的足球联赛殊途同归。我们的电影制作人已把目光投向了足球的黑暗面,但要真正把残酷的真相原原本本地呈献给球迷,也是需要勇气的。当我们看到那位品尝了足球世界几乎全部苦果的张帅,在《谋杀章鱼保罗》中有令人惊艳的前足球运动员时,或许可以从这遮天蔽日的绝望中,嗅到一丝希望的味道。
奢求中国足球能拍出《华尔街》,《X历史》这样经典的黑色电影,已不现实;或许,我们至少还能期许绿茵场上的《黑金》,带给我们针砭民族劣根性的深度反思的好莱坞意义上的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