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我(从前)的教练一直是打压式的。我从来没有觉得我做得很好,我和她训练了10年,我印象中她从来没有表扬过我,我从来没有得到过鼓励。”就算是已经贵为大满贯冠军后,对于中国体育“打压”式的培养方式,李娜依旧毫不留情的抨击。
这就是李娜。相比于刘翔等体制内运动员,在奥运等大赛前“封闭”,隔离媒体不同,作为职业网球运动员,你的每一刻都暴露在媒体的镁光灯下,不论好坏。
“李娜确实对中国媒体严厉了些,这与她曾经受到一些不客观的报道有关。”
一位常年驻站中国的外媒记者这样对记者说道,他说,李娜对外界的心理防备很重。
该记者特意提到了“刘翔”,在北京奥运会时伤退后遭到的巨大质疑。
“你知道,在中国,如果说一个名人不爱国,这个后果会有多严重”
2012年,在参加印第安纳维尔斯比赛中,当主持人问李娜是否已成为姚明式的国家英雄,李娜回答“但对我来说,我觉得自己不过是个普通的网球运动员。我来到这里并不是应国家要求(而是以一个职业球员的身份来参赛)。我只希望打好自己的网球,我自然会尽力把它做好。”(英文原文:“I think for me I'm only a tennis athlete. I'm not here for the country. I just play my tennis. I am just doing my job to try the best.”),而这句话却被国内媒体解读为“不爱国”“不愿为国家而战”。
而该记者也发现,李娜其实和有些中国媒体关系不错,愿意调侃,证明她心理上倾向于熟识的记者,卸下心理防备。李娜缺乏安全感,在场上遇到困难时,她需要不断的看教练卡洛斯准备的纸条,通过这样的方式坚定自己。
“我眼中的失败,不是最后一个到达终点的人,而是提前放弃的人;我用澳网奖杯实现了当初的承诺。我对得起自己,对得起任何人。”在获得澳网女单冠军后感慨的说道。
去年《纽约时报》记者在采访李娜后,因为翻译错误,将李娜正常服用的营养药物写成“兴奋剂”。但报纸第一时间刊登对李娜的道歉,而李娜也马上回复称“接受道歉”。但对“黑”自己的媒体,李娜几乎在每次发布会上都要“恶狠狠”的酸上几句。
年过30,三次冲击澳网冠军的坚持,鲜明的个性,李娜更是成为中国新一代青年的标志。
去年吴迪获得澳网外卡,成为第一个登录大满贯正赛的中国男运动员。睡觉前,吴迪意外收到了李娜的短信“什么都别想,这只是一场比赛。”李娜用这样的方式鼓励第一次参加大满贯的小老弟。
但对于中国的小花小草,李娜却鲜少在公众面前提建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走,所以我没法给别人建议。”
职业网球运动就是个体项目,每个人根据自己的特点和能力拥有属于个人的团队。如果说姚明的职业生涯是在NBA时才能很大程度上代表自己,回归国家男篮后他也有着自己的无奈,就连受伤退役都无法左右。李娜则“单飞”的更彻底些。
本次澳网,李娜和记者确认自己不会出战2016年里约奥运。“任何人都无法被代表,我只能代表我自己。” 李娜再次强调。要知道,就算是科比不代表梦之队出战奥运,在西方媒体看来也并非什么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