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说明

男篮男足20年轨迹交错终于抱团,到底谁有资格说“我太难了”?

马塞洛·里皮,比波波维奇还要大一岁的世界名帅,大概不会猜到,自己和本届男篮世界杯的缘分,不光是去佛山看了场老家意大利男篮的比赛那么简单。

里皮现场观看意大利的比赛

昨晚58-72输给委内瑞拉队惨淡出局后,中国男篮将火速赶往广州参加17-32名的排位赛,为亚洲唯一一个奥运席位做最后拼争。巧的是,昨晚就有消息爆出称,在广州集结备战世预赛40强赛的中国男足,恰好和男篮下榻同一家酒店。

近年来的中国男子三大球,男排在去年的世锦赛上一场没赢,男足索性长年在门外徘徊,男篮作为最有希望冲一波的那支,还是在自家主场,却……

中国男篮无缘16强

这可激发了网友的吐槽热情。大赛出征总要讨个好彩头,男足难道不怕被男篮低迷的精气神儿给耽误了吗?

“男篮男足化”的调侃,自后姚明时代起就曾不绝于耳;而这次之所以格外叫人闹心,既是因为输在了自己家门口,又是因为输在了70周年国庆前,但说到底,还是因为原先抱了太大的希望。

这又不免让人翻起关于抽签的旧账。几个月前当科比和杨超越一道给男篮抽了个上上签,“三连胜出线”的呼声不绝于耳之时,你是否还记得2002年的男足世界杯,我们和巴西、土耳其、哥斯达黎加分到一组时,也曾有过“一胜一平一负,小组第二出线”的美梦?

男篮男足,对这两支国字号的情感似乎比“又爱又恨”四个字复杂百倍。若是给他们最近20年的沉浮画出两条轨迹来,那大概男篮走势略高,但也在低位徘徊许久;两者偶有重合,但通常是让我们心碎的那些年……

2001-2004:本以为是开始,没想到是巅峰

2007年隆冬二月,沈阳青年大街南端的五里河体育场随着一声爆破,轰然倒下。当然,为承接来年的北京奥运而兴修新的沈阳奥体中心,本是喜事一件,但有人甚至捡起爆破后的砖瓦用作纪念,也足见这个场子在球迷心中的分量。

也就是说,在2001年7月13日,北京赢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的那一刻,这里就注定是要拆旧建新的。

本世纪初生活不算精致、物质不算丰富、媒体不算发达的头几年里,却蕴藏着我们关于中国体育最幸福的回忆,对于足球篮球迷亦然。

2001年4月王治郅正式登陆NBA,加盟达拉斯独行侠(当时译作小牛)。观众席上中国面孔的球迷高举着手写的“大郅,哥们来了”的标语,仿佛是那个时代朴素与真诚的写照。

王治郅登陆NBA

虽然在前一年的悉尼奥运会上被里加多投进6个三分球,让法国队绝地逆转,但略带着点精神安慰来说,我们当时居然有几乎赢下欧洲劲旅的底气。更何况,姚明、王治郅、巴特尔这3人组成的“移动长城”初露锋芒,在优秀锋卫领衔的上世纪90年代黄金期后,让我们开始畅想一个巨人的世纪。

2001年男篮亚锦赛的冠军,比起如今中国男篮在亚洲赛场都难有优势可言的境遇,简直算是探囊取物。还有一场胜利能记起的人并不多——2001年世界大运会的男篮半决赛,姚明率领着中国队成功阻击美国队,并最终摘银。这个美国人尚不熟悉的大个子,为自己不久后的扬名开始酝酿。

也同样是那一年,在十一长假的最后一天,沈阳初秋微凉的夜里,于根伟的制胜一球让中国男足1-0战胜阿曼队,提前锁定2002年韩日世界杯的参赛席位。当时电视屏幕上立刻打出“我们出线了”5个没有修辞、没有特效的红色大字,却足以成为一代足球迷心中最响亮的口号。

当然也有低潮,就像男足终于圆梦的世界杯决赛圈,最终却只落得一场未胜、一球未进的结局,也让一度过于乐观的我们,认清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就像我们初代留洋并在欧洲站稳脚跟的杨晨、孙继海,当时为了看他们一场普通的联赛而深夜守在电视机前,那种新鲜和喜悦并存的期待,直到武磊登录西甲才让很多人找了回来。却发现,从少年到中年的我们早已熬不起夜了。

当然也有低潮。2002年的男篮世锦赛上我们也仅得一胜,釜山亚运会上又被老对手韩国的翻盘,但姚明作为当年的选秀状元登录NBA,仿佛可以扫去这所有的阴霾。与踢不好就回来的中国足球留洋探索者不同,姚明飞往休斯顿的那一刻起,中国篮球继续振兴的希望大概就压在了肩上。

姚明被火箭选中

这个担子太重了,时至今日回望,还是太重了。

2004年,男篮在雅典奥运会小组末轮神奇地击败塞黑,第二次闯进八强;男足在本土举办的亚洲杯上挺进决赛,却因为争议判罚而憾负日本。这也给足球、篮球迷虽称不上圆满,但绝对能算幸福的时代画上了句号。原本以为是开始,没想到却已是巅峰。

2005-2011:男足艰难寻路,男篮送别巨人

2004年深秋的一场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上,当国足7-0战胜中国香港却因一个净胜球的差距出局时,我们还不知道将会迎来一段怎样的黑暗和蛰伏。在未来的许多年间,当贪腐、黑哨、假球等围绕着中国足球的罪名不绝于耳时,才开始认识到这项运动好像关乎一切,却唯独与足球无关。

姚明在大洋彼岸成长为NBA顶尖中锋,而男篮的运气总体还算不错,主要体现在王仕鹏2006年的那记绝杀;于是乎,总体趋势上扬的男篮把艰难寻路、不知何往的男足衬得格外狼狈。

2006年,王仕鹏绝杀了斯洛文尼亚

在选帅思维上,两支国字号球队也展现了鲜明的反差。世纪初幸福的岁月里大家步调一致:男足从霍顿、米卢到阿里·汉换了三任洋帅,而男篮则先后由蒋兴权和王非老新两代本土教练指引。2004年起,尤纳斯成了男篮历史上任教最久、口碑最好的一任洋帅,而男足则在同期由土变洋,又由洋变土。输球,背锅,下课的不变循环,看似永远在变,其实一成不变。

那几年,各支队伍都把备战北京奥运当做最重点的任务安排,但男足不在此列,因为有参赛年龄限制的奥运男足比赛比起世界杯来权重并不高。但既然是东道主,中国男足也在时隔6年后又被赶鸭子上架般逼上了国际赛场。后来的事实证明,还不如不走这一遭。

这从备战前的领导关怀就可见一二。当时的主席和总理都曾亲自慰问正在备战的男篮,还特别问及姚明的伤情和恢复情况。至于男足,当时正值足坛打黑反腐的高峰期,成绩本身好像并没那么惹人注意了。

后来的结果已不必多说。在昨晚让我们不是滋味的五棵松,男篮赢得了迄今为止在国际大赛上对欧洲球队的最后一胜,也是姚明国家队生涯的最后一胜。在迥然不同于昨日气氛的场馆里,红旗招展、礼花满天,庆祝第三次打进八强的欢呼人群中,我们似乎顾不上思考姚明转身离去后,我们在世界舞台何以为继?

北京奥运会,中国男篮进入八强

至于男足,在那一届有梅西、小罗参加的奥运会上,我们除了丢人的飞踹,比起2002年的一大进步在于,董方卓打进一个球……

当然,晦暗的岁月中也不乏零星的闪光点。高洪波任教的那两年里我们非但在东亚锦标赛上结束了“恐韩症”,甚至在热身赛中击败过法国队。但一支国字号球队仅能凭这些“小幸运”来维系着球迷残存的希望和微弱的热情,听着也是不可延续。

就像2010年,邓华德治下的男篮在世锦赛上同样仅得一胜,却幸运晋级一样——当“撞大运”也成了实力的一部分,那危机四伏的年代也就不远了。

2011-2016:足篮低位徘徊,试探输球的底线

2011年7月20日,姚明正式宣布退役,男篮也到了去思考一些实质性问题的时候。

仿佛用一个“输”字就能概括这段岁月。当然,你也可以用“弱”、“乱”、“衰”……

你如果不记得男篮是从什么时候起稳定在FIBA30名左右,那也大概记不起我们在FIFA最低排到第109位了。套用范志毅那段先知般的吐槽,两支球队都在不断试探输球的底线。

“输完泰国输越南,输完越南输缅甸,输完缅甸没人能输了”的预言一点一滴变为现实,而男篮则证明除了伊朗日韩可以输之外,中国台北也可以,甚至连印度也可以。

姚明退役之后,男篮陷入低谷

从卡马乔到佩兰,十几、二十年前还经常是倒在世界杯门槛前,用刘欢“从头再来”提气的男足,变得从第一阶段突围都举步维艰。在球员输出层面,那些曾在青年队阶段被贴上黄金、白金、超白金等重金属标签的国脚们,却再也难现世纪初那股留洋潮的闯劲儿。再加上中超金元攻势愈发猛烈,国际大牌涌入捞金,U23政策阳奉阴违,明眼人都看出繁华背后不是好事。

2015年,足球改革被作为国家战略提上日程,由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亲自挂帅。我们不做一时一刻的评判,只是明白改变的决心和改变的成效之间,差的不是一代人的努力。

随着易建联打完2012年的季后赛,中国男篮球员在NBA的断档也是那段幽暗年代的写照。两届奥运会,逐渐认清自己定位和世界形势的中国队倒是理性地把英国、委内瑞拉两个“最弱对手”当做保住一胜的希望,殊不知在别人眼里,我们也是最有把握拿下的那个“最弱对手”。

这时,中国篮球和足球都准备好把宝押到一句话身上了,叫“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2017至今:作为拯救者的姚明和里皮都很难,我们也很难

2016年末,已经成为世界名帅滑铁卢的中国男足迎来了里皮,一个在能力、资历、态度上都毫无挑剔的,几乎被我们奉为救世主的意大利老人。但2018世界杯预选赛的坑挖得太大,里皮倾其所有也未能填平,他太难了。

2017年初,姚明在各界的热盼中就任中国篮协主席,由此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那些期初不被人理解的举措,随着去年亚运会中国代表团包揽所有4枚男篮金牌,而变成了我们持续信任姚明的原因。

上任篮协主席之后,姚明进行了改革

红蓝两队,李楠在主教练的PK中胜出,男篮场边本应最镇定自若的人却慌了阵脚;孙铭徽、阿不都沙拉木是受益于姚主席改革而在联赛中冒尖的新鲜血液,却在球队被逼到绝境时才被短暂想起。镜头扫过姚明,他太难了。

但观众席上仍打出感谢姚明的标语牌,但可惜您并不能亲自上场。昨天五棵松漫天的口号中,想必也会有几声微弱的“换姚明”。

今年年初的亚洲杯,打进8强却在1/4决赛中连送低级失误的男足,让赛后就将离任的里皮气地提前离场。但是离开中国没多久后,他又回来了。但这次回归的潜台词是,中国足球没有准备好找到下一个“拯救者”。

在场边贡献新版表情包的姚明,无论男篮未来在人员上会进行怎样的变动,他也只得继续,而且暂时无可取代。如果能如愿拿到东京奥运会的参赛席位,男篮的下一个备战周期就将马不停蹄地展开,没法沉溺在这次家门口的世界杯、让人说不出滋味的结局中。

这几年里,周琦和武磊,作为中国男篮和足球在世界最高水平联赛血脉的延续,一个回来了,一个风生水起。今年夏天,周琦也犯了武磊当年乌龙助攻的惨痛错误;但武磊熬过来了,周琦呢?

但他俩都不是男篮男足的救世主,甚至连姚明和里皮,也不是。不知他们是否还有机会在广州的酒店里不期而遇,一声意味深长的叹息,比一比“谁是最难的人”?

其实最难的是我们,把拯救和振兴的希望押在少数几个“救世主”身上的我们。

(于睿寅)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cpinglu
收藏本文

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