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说明

上飞机就看综艺,只有阿联知道自己该做啥:中国男篮输球不冤枉

撰稿/沈洋

这一夜过去了。一觉醒来,心中竟是荒凉。

我们在上海的报道组,虽然一直跟随着美国队的进程。但我们都知道,那是工作的一部分,都尽力完成好各自的工作就可以。甚至有些庆幸,所有美国队的比赛都和中国队错开,这样我们不用一边工作,一边还在担心中国队到底打得如何了。

说实话,这就是情感,这就是排除在工作以外的,真正属于对于篮球,对于祖国,对于中国篮球的热爱。

“这样,能赢球吗?”

昨天,我们上海报道组的几个成员,包括王猛和果果,以及几个在上海居住的篮球圈朋友,聚在一个火锅餐厅,说是边吃饭边看球。

开始的时候,大家兴致还很高,一边聊着,一边吃着,嘴一刻也没有闲着。比赛开始之后不太久的时间,大家开始慢慢安静下来,手里的筷子也不动了,话也不说几句。就算说了,也都是带着疑问,“哎,那球为什么是这样处理啊?” 到了后来,就只剩下叹息。

你知道在这之前,我的好朋友刘佳曾经问,“来佛山吗?”听说,佛山那边都已经准备好一切,来迎接中国国家队。相反,就在比赛开始前,甚至是比赛的进程中,广州那边都没有做好任何准备。

球场上失意的中国男篮球员

人们好像总是抱着美好的想象,这是在家门口的一战,这是必须拿下的一战,这是占尽了一切天时地利的一战,这甚至是该做的准备,该做的工作都已经做好的一战。

我不知道,人们从什么时候开始意识到,当初那个预设和美好的判断,需要我们自己将它拆解和打破。我只记得,每一次只要有一个进球,哪怕是一个都够不上流畅的合理进攻的进球,哪怕是那种你这次能这么干,下次肯定没戏的进球,都可以让我身边的朋友们,立刻看到希望。立刻想到,好吧,也许从这里开始,我们就会缓过来了,我们就能吹起反攻的号角了。

可是,我是个悲观主义者。当我看到郭艾伦两次靠扛着炸药包冲进禁区,换回了两个可有可无的哨,第三次还是往人胸口撞。我说了一句话,“这样能行吗?”忘了是身边的谁说,“没有办法,现在这是唯一一个可以打开局面的方式了。”可我跟了一句,“但这样能赢球吗?”正说着,哨声响起,郭艾伦进攻犯规。

从那时候开始,我看到的每一次费力的进攻得分时,脑子都这样想。我看到的是人跑不动,球倒不开,篮投不进,板抢不到,罚篮更是一塌糊涂。

身边的人说,“估计李楠和场边解说的王仕鹏现在上去,都不至于是这分数吧。”我想想,还真有道理。

球场边焦躁的主帅李楠

阿联,是唯一可依靠的人

比赛结束,我看了一眼朋友圈。你知道,一定是掺杂着吐槽、谩骂、批评,以及一些不切实际的假鸡汤。有一个上白班的编辑说的挺有意思,“波兰那一场之后,我一夜没睡,意难平,这一场之后,我已经没了那种感觉,而且竟然有点饿了。”

这是我们人身体最直接又最真实的反应。它向你传达了一个信号就是,那第二场你觉得输的冤,输的遗憾,输的让人生气。有一腔怒火无处发泄。可第三场之后,你输的没有脾气,输的没有章法,输的让人看不到未来。

比赛最后时刻,我已经提前离开了饭局,来到了球场看日本队的训练。我看到日本记者围着八村垒,围着渡边雄太,尽管他们已经遭遇了两败,同样出线无望。尽管八村垒在整个比赛过程中,都并没有达到一切预期。但你知道吗?从那些日本媒体的眼中,我看到的却是希望,是期待,是相信。

而在这日本媒体身后有一个大屏幕上,恰恰是阿联低着头离去的身影。那一刻,我感觉自己身体最后的一丝力气都被拖走,强撑着情绪完成了出镜的工作。

32岁的易建联,低头离去

我想起09年时,来到新泽西跟随采访阿联时,他是那么年轻。我也是。后来,他到了华盛顿,然后我也去了华盛顿做跟踪采访。那时候,总觉得阿联不够外向,不够大胆,不够有勇气的说出自己的想法,甚至觉得他的性格根本不适合美国这个地方。

10年后,看到了他眼里以前没有的担当和责任,看到了他尽管仍然话不多说一句,但却已经是那个你最可以依靠的人,或者说是唯一可以依靠的人。

“我们队员一上飞机,看的却是综艺”

16年里约奥运会的备战,我在洛杉矶和带队来打热身赛的时任中国队主教练宫鲁鸣聊了很久。宫指导叹了口气,摇摇头说,“全队唯一一个知道来球场该做些什么的,也只有阿联一个人。而这是国家队。”

说着,他指了指一个球员,“你看咱们聊了半个小时了,他就在底角这么站着松散的投篮,步子连挪一挪都懒的动。这是你还看着呢。” 然后他跟我说,国家队应该有竞争,甚至是考试,要让他们知道,就算进了国家队也不是稳的。你也可能被弄下来,或者换一拨人。

后来,姚明上台就真正开始了红蓝分队。事实证明,这是一个多么正确的决定,我们确实也看到了一些,不同于以往的属于更多人的机会和成长。

可我总是记得,当初宫指导的另外一句话,“你看NBA的球员,甚至像詹姆斯那种,一上飞机掏出来看的是比赛录像。我们队员一上飞机,看的却是综艺节目。”

如果我们浮躁的大环境不变,我们再做任何改革,也都是捉襟见肘,我们都只是将那些人筛来筛去,最后挑出几个还算相对来说可以用的。 然后这个行业就像是很多其他的行业一样,甚至与这个社会大环境一样,充满着浮躁和泡沫。

你怎么祈求他去好好练练罚球,好好练练三分,好好弄明白什么是,来到球场上该做的事情。

怎么祈求他随时上一罐好油,就立刻提速到200迈,超越一切。这台车它能禁得住吗?

我们有太多疑问,有太多失望,有太多不解。而我们也不知道,有谁能将问号一个个拉直,还是继续这样晃一晃的继续下去,周而复始,原地踏步。

我喜欢杨毅老师说的一句话,一场球,有时就是命运的分水岭。赢了,你就上去了,输了你就下来了。不是你一个人下来了,是你这一代人都下来了。

最后,我想说的就是与波兰的那一场比赛。谁也没有想到会引起那么大的关注度,有那么多人在观看那一场比赛,之后还上了那么多的热搜。但,昨天之后,那样的一天我们还能再看到吗?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mypan
收藏本文

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