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说明

北京冰球队美国行记二 充满国际化的队伍阵容

北京冰球队美国行记二 充满国际化的队伍阵容

由于人员配备和伤病等原因,在北京队征战USPHL的阵容中,有几位外籍球员的身影,他们摘下头盔,有的金发碧眼,有的是美籍华人。他们的加盟,让这支在纽约的北京冰球队,具有了国际化的特色。

门将

门将是一支球队最重要的位置,北京队刚来美国时,因为带来的门将年龄不符合联盟要求,于是从当地找来一位门将救急,这就是17岁的哈弗内尔(Jeremy Haffner),别看他有着与其年龄不相符的成熟,但却是联盟中最年轻的门将,打了32场比赛,和中国球员一起成长。

作为土生土长的纽约长岛人,哈弗内尔此前没有和中国人有过接触,更甭提一起打冰球了。之前还在打高中校队的他被岛人青少年冰球守门员教练推荐,穿上了印有“北京”字样的球衣。“当我第一次踏上冰场时,我对我的队友一点都不了解,但几个回合、几场比赛下来,我们很快就熟悉了。”他说。

球场上,哈弗内尔和他的队友们经历过很多失败,但作为最后一道关口,中国球员的进步,他从后面看得真真切切,“他们真的很努力,我们现在几乎都能和联盟所有的球队对抗了。”在他看来,北京队之所以输球很大部分原因是体能,“我们有时候甚至场上占主动,但往往在第三节因为体能下降而丢很多分。”

尽管语言不通,但冰球是相同,年轻人之间也很好交流,他们场下靠手机软件翻译沟通,“他们和我的美国朋友没有太大区别,都是和朋友们聊天,打打电子游戏。”

“冰场上,你很难区分我们是美国门将或中国球员,我们是北京队。”

北京冰球队美国行记二 充满国际化的队伍阵容

后卫

这支征战美国联赛的北京队,既有美国人的融入,也有一位华人子弟的身影。家住康州的顾杰夫(Jeffery Gu)18岁,司职后卫,他加入这支球队,除了打球,更是来寻根的。

顾杰夫6岁开始滑冰,9岁开始打冰球,一路打下来,越打越上瘾,品学兼优的他去年甚至休学去加拿大打了一年球。而这一路,很少有亚裔的身影,更甭提华人了,而加盟北京队,和这些来自中国的同龄人朝夕相处,让他获益匪浅,“作为美籍华人,从小到大要融入,渐渐地丢失自己的部分传统,而和他们在一起打球,能够让我认清自己父母的出身环境,这对我很有意义。”

作为会说中文的亚裔,当主教练卡塞尔的翻译不在身旁时,顾杰夫会向中国球员解释教练的意图,他也会主动向教练提出建议,自然而然的充当起桥梁作用。

像顾杰夫这样的亚裔青少年冰球选手越来越多,有些是美国或加拿大出生的第二代华人,有些是很小年龄就过来打球的中国人,其中的佼佼者如被岛人队选中并且即将进入康奈尔大学的宋安东和现效力北京昆仑红星的英如镝。

在去年的圣诞假期,一支由美东地区华人子弟组成的球队来到纽约,和北京队进行了两场友谊赛。华人子弟球员有的来自纽约当地,有的从维吉尼亚赶来,最远的是从芝加哥飞过来。为了支持儿子们对冰球的热爱,“冰爸冰妈们”不惜搭上所有的业余时间,孩子在车上做作业和休息,家长开车,一年开个二、三十万英里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以顾杰夫为代表,这些在北美冰球环境下成长的华人少年也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据上世纪80年代中国冰球队队长王安福教练介绍,这些在海外打球的孩子从小受到良好冰球氛围的熏陶,再加上参加了上千场的比赛,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的技战术意识更全面,这些都是从国内来的球队所欠缺的。正因为他们的存在,给了中国冰球更丰富的内涵。

王安福来自冰雪之乡哈尔滨,是80年代的冰球明星,他作为当年的中国冰球队队长,带领中国队两夺亚运冠军,1989年更是从世界C组升到B组,创造了中国冰球的辉煌时代。

他之后被邀请到伊阿华州立大学打球,凭借出色球技在当地打出了名堂。留美期间一直从事冰球的教学工作。他多年来一直关注中国冰球的发展,对中国冰球的问题所在十分清楚,他说:“首先要提高球员素质,滑行、射门,这些都要用脑子,领悟不到的话,技术发挥不出来,身体对抗不行。”

对于如何发展中国冰球,王安福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长期必须要从校园做起,建立各级球队,培养孩子们打冰球的兴趣。中期为了奥运要调配最好的资源,国内优秀球员和海外球员都要有,这样奥运会上才能跟强队打一打。”

王安福和王国成是老战友,两位老朋友见面格外亲切,在北京队的驻地,他们吃着热气腾腾的火锅,回忆着过去的时光,同时热烈地商讨筹划着中国冰球的现在和未来。

版权声明:本文系腾讯体育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北京冰球队美国行记二 充满国际化的队伍阵容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bryceyang
收藏本文

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