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老人一气能做60个俯卧撑 登山爬楼不打怵

[摘要]在青岛有这样一位百岁老人身体依然“棒棒 哒”。老人登山爬楼不打怵,做饭缝纫样样行,一口气还能做60多个“俯卧撑”。

百岁老人能做60个俯卧撑 登山爬楼不打怵

嘈杂的噪音,难闻的气味,空气中依稀可见的浮尘,马上100岁的老寿星刘桂兰老人,年轻时在这样的环境里工作了近30年,但老人的身体依然“棒棒 哒”。老人登山爬楼不打怵,做饭缝纫样样行,一口气能做60多个“俯卧撑”。“吃得好,住得好,比不上自己心态好。要想长寿最重要的是放宽心,做好 事。”12月22日,市老龄办和媒体走进国棉八厂宿舍,敬老志愿者们一起上门,探望寿星刘桂兰。

14岁进纱厂当童工

20日上午,记者与敬老志愿者们一起上门,但此时老人不在家里。老人的儿子张先生称,母亲每天都要出门锻炼两次。张先生讲述了母亲不平凡的一生。

百岁老人能做60个俯卧撑 登山爬楼不打怵

刘桂兰老人是即墨下泊山东村人,年轻时家里穷,她14岁时就独自来岛城闯荡,成了同兴纱厂(国棉八厂的前身)的一名童工。老人到现在还清楚记 得,当年纱厂里大概有2000名中国工人,但被50多名日本工头骑在头上作威作福。中国工人每天工作超过12个小时,拿到的工资连买棒子面糊口都不够。日 本鬼子为了让工人多干活,把工人吃饭的时间一拖再拖,一次刘桂兰饿得实在受不了了,就啃了一口从家里带来的凉地瓜,没想到被日本监工看到了,抡起棍子对她 一顿毒打。

干纺织30年练就“无影手”

青岛解放后,刘桂兰老人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不仅工作条件和待遇得到了改善,还参加了妇女识字班,1951年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我 母亲在国棉八厂干了近30年,不但自己是纺织女工,还把女儿和儿媳妇手把手教成了纺织女工。”张先生讲述,母亲工作的后纺车间是棉纺织所有工序中最重要的 一环,她每天要推着四五十斤重的棉纱,在70个棉纱锭子前,追着机器的进度来回走动,每天加起来要走好几十里地。“在后纺车间工作,工人最讲究‘眼快、手 快’,我们这些年轻女工每分钟最多接12个线头,而我婆婆一分钟能接16个,是我们车间有名的‘尖子手’、‘无影手’。”刘桂兰的儿媳妇称。

服务社区从“三姐”到“三奶奶”

“我母亲生来就是热心肠,当年我妹妹才两三岁,母亲下班后背着妹妹,去走访厂里的贫困户,一年到头没有几天能留在家里好好吃顿饭。”张先生称, 舅舅的女儿两岁时,舅妈就去世了,母亲把侄女接回家抚养,对她比对亲闺女还要好。“家里好吃的东西都先尽着我表姐吃,厂子组织看电影,表姐去看两回,跟她 同岁的大姐才能去看一回。”张先生称,母亲从单位退休后,很快在社区居委会 “再就业”了。“我母亲的辈分高,在国棉八厂工作时又很有威信,国棉八厂宿舍周围490多户居民对她都很信服。”张先生称,刚到居委会工作时,母亲被人叫 做“三姐”,后来成了“三姑”,母亲70岁离开居委会时,已经被人叫“三奶奶”了。虽然离开了社区居委会,但老人为大伙服务的心还在,到现在快100岁 了,她还每天拿着笤帚打扫楼院。

每周都家庭大聚会

“我们家从40多年前大姐参加工作时就有了一个传统,每周日晚上全家人都要聚会一次,只要在青岛的家人一定要来。”张先生称,母亲有5个孩子, 自己是家里唯一的儿子,他还有两个姐姐和两个妹妹。如果把全家人都聚齐了,周日聚会的餐桌上要坐33人。“孩子们对母亲都非常孝顺。我四妹妹的女儿在日本 工作,需要她帮忙照顾小孩。四妹妹为了照顾母亲,每年在日本和青岛两头跑。”张先生称,自己最小的妹妹也是这样,每半年在美国看外孙,半年回青岛照顾母 亲。今年过年,五妹妹把只有1岁的小外孙从美国接了回来,让母亲能够享受四世同堂的天伦之乐。

志愿者上门向老寿星取经

“我们为之前拜访的万秀云老寿星拍摄的新年照片已经选定,正在抓紧冲洗,准备在新年到来前,给老人送到家里去。”昨天,圣瓦伦丁婚纱摄影有限公 司的两名金牌摄影师和化妆师作为志愿者,上门为刘桂兰老人和前来参加聚会的儿孙们拍摄了一张全家福。收到这份礼物,刘桂兰老人笑得合不拢嘴。青岛公交沧口 公园车队的志愿者们此前经常到老人家里探望,陪着刘桂兰老人聊天解闷,在老人眼里,这些年轻的志愿者跟自己的孙子孙女一样。“我们每次来都要准备一些笑 话,希望老人能‘笑一笑,十年少’。”敬老志愿者称,他们从刘桂兰老人身上学到一条长寿秘诀,那就是与人为善,在帮助别人时,自己的心情也会非常快乐,好 事做得多了,就是在给自己延年益寿。

吃得好不如心态好

记者跟着张先生在附近小区,找到了正在锻炼的张桂兰老人,得知志愿者要给她拍照,老人高兴地表演起了“俯卧撑”。老人做的“俯卧撑”与众不同, 她用双手撑着石桌子,腰部用力前后摆动,一口气做了60个“俯卧撑”才停下。老人紧接着到旁边的健身器材上压腿、“荡秋千”,最后还连续踢腿10多下,直 到额头冒汗,才满意地停下。老人骄傲地告诉记者,自己的身体在周围的高龄老人中是最好的,很多老人冬天就愿意“猫”在家里,怎么叫都不出门,这样过日子既 没有生活质量,也不利于身体健康。张桂兰老人称,运动是最好的养生方法,前两年她还经常去爬山,或者到海边溜达,这两年上了岁数,孩子们不让去远的地方, 但她仍然坚持每天出门锻炼两次,每次最少锻炼40分钟。

老人锻炼结束回到家,一头扎进了厨房,跟儿媳妇和女儿们一起准备晚上家宴的饭菜。她女儿告诉记者,母亲现在生活完全能够自理,不但如此,还在继 续照顾着家里人。老人经常踩缝纫机缝衣服,还给家里人织毛衣。“母亲每个月的退休金有5000多元,她根本用不了,老人始终坚持粗茶淡饭。她喜欢吃甜食, 但绝不过量。”张先生称,近几年为了补充营养,母亲也开始吃一些蛋白粉和维生素。“我认为吃得好、穿得好,不如人的心态好。老人首先得自己想活着,觉得活 得开心,才能活得长久。”刘桂兰称,自己现在四世同堂,全家人相处得非常融洽,自己和儿媳妇从来也没红过脸,儿媳妇和自己的4个女儿和睦得就像是亲姐妹。 儿孙们对自己这么孝顺,自己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才能健康长寿。

(编者注:视频与本文无关,仅供读者延伸阅读)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jerfguo]

热门搜索: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