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眼】美网印钞机 最会算账大满贯如何炼成

【鹰眼】美网印钞机 最会算账大满贯如何炼成

撰文:徐思佳

也许是受到大都会纽约的气质影响,四大满贯中美网的商业气氛最为浓厚。在大都会纽约生根发芽的美网不仅是最吸睛的赛事,同时也是最吸金的大满贯赛事。年度营销总收入2.2亿美元的天价收入让美网成为四大满贯之中当之无愧的“印钞机”。

四大满贯中的“印钞机”

广告赞助、媒体转播、门票以及特许商品销售是各大赛事的四项主要收入。在这四项之中,美国人更是将广告赞助的钱赚到了极致:今年美网的赞助收入总计在6000万美元左右。

本届美网拥有超过20家赞助商,品类从金融、IT到汽车,从航空、服装到饮料,从手表、影印到珠宝无所不及。奔驰、IBM、摩根大通,仅这三个大公司每年赞助美网的总费用就有5000万美元。“客户们坐在一起,边吃边聊,这里是一个理想的谈生意场所。”摩根大通的高管曾经这样形容美网。的确,对于赞助商来说,纽约得天独厚的商业地位和美网成熟的权益分配机制让他们绝对放心把钱砸在美网之上。

赚钱机器?“美网系列赛”更像是空头支票

有了天价的收入,美网开始打起了“金元诱惑”的主意。为了将大满贯前各种形同“鸡肋”的热身赛整合成一席美味大餐,美网希望通过奖金招徕更多的顶尖选手参加北美赛季的比赛。2004年,美网正式将这个创意真正发扬光大,创造了著名的赚钱机器——“美网系列赛”。

对于球员来说,美网系列赛最大的诱惑力在于和美网成绩挂钩的额外奖金。但是,理想很丰满但是现实却很骨感,这个看似极具诱惑力的美网系列赛很大程度上更像是美网开出的空头支票。自2004年北美系列赛的政策开始至今的12个北美赛季,只有四名选手有幸拿到了组委会的额外奖励。

克里斯特尔斯在2005年以系列赛冠军的身份加冕美网,而当时是采用“系列赛第一名赢得美网则奖全翻倍”的规则,于是比利时人带走了女子网坛史无前例的220万美元。除此之外,仅有2007年的费德勒、2013年的纳达尔和2014年的小威拿走了额外的100万奖金。

美网的这笔钱花出去的可能性不大,并且,即使有球员拿到了这笔优渥的额外奖金。这笔钱也根本不需要美国网球协会来掏,在赛季开始之前,美国网球协会早已经把美网系列赛的冠名权卖出,让赞助商来替他们的“金元诱惑”买单。

越有钱越吝啬,美国人的“精明帐”

当然,对于美国人来说,创立出一个“北美系列赛”并不是他们唯一的精明之处。一直以来,网球界都把美国网球协会看作是越有钱却越吝啬的小气鬼。以至于,偌大的阿瑟·阿什球场直到今年才加盖了顶棚。

虽然不差钱,但美国人总是“哭穷”说自己没钱给阿瑟·阿什球场加盖顶棚。在此之前,美网拒绝给安装顶棚的原因是:球场顶棚覆盖面积太大,工程师们认为在这么大的一个球场上建造顶棚是不现实的,因为这个顶棚将会增加整座建筑的重量,现有的场地很难支撑。

在连续的雨水影响和球迷们不间断的吐槽之下,美网终于在今年启动了阿瑟阿什的封顶计划。可谁知,钢结构的可开合顶棚反倒引起了费德勒为首的运动员的抱怨:“我觉得今天现场声音很大,可能这是美国体育的传统,大家习惯边看球边交流。我觉得顶棚反射了现场的一些声波下来,因此你听到观众更多的声音,这在之前的美网是没有过的。”

中网效仿美网商业模式

美网商业化盈利模式的成功有着天时、地利和人和三方面因素的影响。整个美网比赛持续长达两个星期,期间恰逢美国劳动节休假,这让观众有充裕的时间前往观赛。夏末也是纽约的打折季,这时对很多美国国内或国际网球粉丝来说性价比很高,能让他们节约不少观赛旅行开支。

无独有偶,中网也效仿了美网的商业盈利模式,不仅将比赛恰如其分地安排在了十一黄金周,还将美网派对式的经营推广理念运用到了中网的比赛运作之中。中网近年来推行的“中网嘉年华”战略在很大程度都和美网的经营理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本土球星低迷,美网或遇经济危机

在享受成功的同时,美网主办方对变化莫测的天气、球员伤势和一些突发事故却束手无策,这些不可抗力的因素成为美网商业收入发展的最大隐患。

今年的美网,因为莎拉波娃的退赛美网已经在观赛程度上大打折扣,而美国本土球星费什的退役无疑给美网今后的经济收入都蒙上了一层阴影。

昔日TOP10名将、33岁的本土选手费什在本届美网次轮出局,这宣告了美国男网黄金时代的终结,曾经诞生过无数巨星的美国男网彻底陷入青黄不接的境地。本土球星表现低迷,或许将诱发美网遭遇一轮新的“观赛危机”。不少美国观众都表示:“美国选手都不在了,我们该看谁呢?”

【鹰眼】美网印钞机 最会算账大满贯如何炼成

扫码关注腾讯网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zachsong]

热门搜索: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