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评:国羽一日五败女单全军覆没,你满意了?

特评:国羽一日五败女单全军覆没,你满意了?

国羽遭遇“黑色星期五”

撰文:扎克

羽毛球世锦赛激战正酣,伴随着林丹(微博 博客)出局、国羽一日五败、女单全军覆没的话题,国羽终于抢了一次头条。这不禁让笔者想起一个话题,有人总说国羽赢球赢得观众审美疲劳,总对国羽偶尔包揽世界冠军指指点点,那么,当国羽“终于”遭遇重创,从全线飘红变成一日殇城时,各位是不是终于“如愿以偿,心满意足”了?

国羽不是国乒 并不能随时大包大揽

“王仪涵(微博 博客)输了!国羽创34年最差女单战绩!”,闻此“噩耗”时,笔者正在球场上激战,结果随后方寸大乱,很快交出了自己的比赛……可见对球迷而言,这种败绩是会带来触动的。

近10年来,国羽在世锦赛的“取胜模式”几乎如出一辙,除了男双夺金不保险之外,其他项目的发挥可谓稳定不俗,林丹带领师弟们力争男单冠军不会旁落;女单金花常在决赛中上演中国德比;女双冠军往往最早被中国队锁定;而混双组合负责锦上添花。

而超级丹毕竟有老去的那一天,国羽女单的症结从2013年开始凸显,女双不再稳如泰山,男双依旧老大难,只有混双成了目前最稳健的一环。而从近些年的大赛表现来看,国羽固然居于领先地位,但并不具备包揽所有冠军的实力;2010年,坐拥世界前三女单和前二女双的国羽就被韩国队的变阵打得毫无招架之力,而去年的汤杯和亚运会男团失利更让大家明白,国羽并不是国乒,没有绝对大包大揽的实力。

女单症结缓慢凸显 集团优势早已不在

曾几何时,提起中国羽毛球队的女单选手,很多球迷都能够叫的上她们的名字,不只是因为她们出众的技术特点,还有她们辉煌的战绩。

远了不说,大家应该还记得在谢杏芳(微博)、张宁(微博 博客)离开赛场后,国羽女单呈现出的群芳争艳格局。从王琳(微博 博客)、卢兰(微博)到王仪涵、汪鑫(微博)、王适娴(微博),再到如今的李雪芮(微博);这种集团优势,也让中国女羽在伦敦奥运周期内实现了“世锦赛女单三连冠+奥运女单冠军”的大包圆。

然而,在常年积累的伤病,新人没能成长起来以及打法单一、不够灵活多变等因素的作用下,中国女羽的弊病缓慢凸显,在里约奥运周期,不仅连续三年无缘世锦赛女单冠军,而且战绩一年比一年糟糕,往年具备集体作战优势的国羽女单,如今竟变成国外好手轮番爆冷的对象。昔日王牌沦为超级软肋,无不令球迷们痛心疾首。

失利丢金就嫌弃 不懂球也随便喷?

以往国羽赢球,总会有部分人在吐槽,他们看不惯国羽千篇一律的胜利,充斥着“自己和自己玩有意思吗”之类的奚落。而现在国羽输了,谩骂者们,你们是否满意了呢?你们还会继续挑三拣四、冷嘲热讽么?

如果完全不懂球,并不在意比赛本身,那么一部分人信口开河、满嘴跑火车,对国羽输球指指点点,也只能将他们归于“喷子”的行列;毕竟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可是如果懂球、会看球,还会只是计较比分、计较所谓的输赢么?还会因为国羽队员拿不到冠军,就嫌弃他们,黑他们么?

羽毛球运动在国内的发展速度快的惊人,在各个年龄层,都有着许多业余的选手,尽管他们并不能代表国家去参赛,但他们对羽毛球的热爱和钻研并不比其他运动项目的粉丝们差。对于比赛的解读,他们已经超脱了单纯从输赢分析比赛价值的层面。因为他们从事羽毛球运动,所以他们了解练习每个技术环节的不易;因为他们会打业余对抗赛,所以他们能体会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心理变化,因为他们是从欣赏的角度来看比赛,所以他们并不会对专业比赛的结果斤斤计较。

竞技体育总有输赢,不确定性正是其魅力所在,垄断制造无趣,独大制造乏味,国羽此番一日五败,固然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却也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羽毛球运动的“生态平衡”,留下了高水平、高质量的对决;对观众而言,何不摒弃传统的观念,用欣赏的眼光去看比赛,感受比赛本身的激情和魅力。

国羽在世锦赛上演一日五败,会让人感叹李永波(微博 博客)敢输,这可以被看做是一种担当,可以被当成为以后崛起所必须交的学费。但同样也令人产生了隐忧——国羽本届世锦赛战绩不佳,会是明年里约奥运会的预演么?

版权声明:本文系腾讯体育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特评:国羽一日五败女单全军覆没,你满意了?

扫描下载腾讯体育APP 赛事资讯一手全掌握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zachsong]

热门搜索: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