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盆滨极限马拉松遇瓶颈 个人和团队均无经验

[摘要]补给食品最让我们最担心,陈盆滨没有携带任何液体食物,而高海拔的地方尽可能的需要摄入液体的补给,并精确到每个小时摄入量,对于这一切我们毫无准备,跑遍七大洲的陈盆滨对此也毫无经验……

焦虑!焦虑!!焦虑!!!

上回说到,一份详细到变态的补给计划和参赛计划正在等待着团队和陈盆滨(微博) 。但事实上,零经验的大家完全不知该从何下手,一种焦虑的情绪在团队中悄悄的蔓延开来。

虽说陈盆滨本人参加过众多艰苦的比赛,但在以往的比赛中,他都是凭借自己超强的体质和顽强的意志去硬抗,而且赛事的组委会都会安排有食物的补给站。而这一次,陈盆滨不仅要面临巨大的海拔差变化,还将面临自备补给品的需求,所谓野蛮生长的成功模式,在列城似乎有些后继无力。

陈盆滨极限马拉松遇瓶颈 个人和团队均无经验

面对列城的高山,陈盆滨觉得自己要学的东西太多了

当我们来到列城,每一天了解这条比赛路线多一点,了解其他选手多一点,刚抵达列城时心中激荡的那些意气风发开始退却,取而代之的,是茫然和无助。

陈盆滨所参加的222公里,整条路线要翻越两座高山,海拔上升和下降累积将近4000米。在遇到补给团队之前,组委会能提供的补给就只有白水,这就意味着选手们将提前准备好自己的补给包,根据自己的速度和补给习惯,每个补给包要精确到使用的公里数,以方便组委会投放,每个选手在前90公里允许有五个补给包,里面需要有替换的防寒衣物,有食物,有辅助电子用品的替换备份。

在陈盆滨的要求下,我们开始分头行动。

在坎东拉山第一次高原训练之后,陈盆滨要求去高海拔过夜,正好,有另外四个选手也有同样的要求,于是,在紧急购买了低温睡袋、登山杖等必须设备之后,陈盆滨在11号一早和同伴们一起前往斯托克山登山大本营进行高海拔适应训练,他要在海拔5400米的登山大本营度过两个晚上。

在陈盆滨做身体上的适应性训练的同时,团队不断“充电”——向其他选手和组委会的工作人员取经,因为在高海拔的地方进行如此长距离的比赛,零经验的团队必须全力做好保障工作。

来自苏格兰的肖恩给我们展示了他的赛事准备计划,这是一张自己设计的折线图,比赛计划根据时间和路程,白天黑夜,细致到了每10分钟。补给计划还包括在高海拔的地方吃什么,到了晚上七八点,开始降温的时候团队补给车应该所处的位置,300公里过后,准备冲刺前的脚步保护准备。他的计划里甚至还有在山顶迎接朝阳的自拍时间限制。

来自英格兰(微博)马克,从去年在最后15公里因为低温症退赛之后,他就开始着手准备今年卷土重来,夫妇两不仅提前一周来到赛地,马克还不断的区熟悉路线,将自己在这个海拔的身体状况如实的记录下来,再制定比赛计划,他的比赛地图上详细的写着自己通过每个点的大概时间。而他的妻子伊莲娜在补给的计划上也是滴水不漏,这对夫妻的仔细和认真让我们愈加感到的危机感。

陈盆滨极限马拉松遇瓶颈 个人和团队均无经验

克里斯和马克无私地向陈盆滨分享所有的经验和计划

新加坡的克里斯,也是从年初开始准备这场赛事,他聘请了一位非常熟悉比赛路线和情况的志愿者当他的补给助手,两人每天都在开会,研究比赛策略。而克里斯还从新加坡携带了非常精确的补给品,他的补给计划表里精确到每个小时应该摄入的卡路里的量,他的训练计划详细到,下坡训练和上坡训练的公里数。他甚至研究了蛋白质摄入对高海拔极限运动的副作用,已经高原适应训练睡在什么海拔训练会更科学。

这些选手们毫无保留的把他们的训练和比赛计划分享给我们,但越深入了解,我们就越无助,翻看陈盆滨的行李箱,户外(微博)的设备齐全周到,但因为没有考虑到山顶的超低温,所以帽子、手套、面罩、防寒袜都需要重新采购,还有深夜需要的LED闪灯,不过,设备在这个户外圣地都可以用钱解决。

补给食品确实是让我们最担心的,陈盆滨的行李箱里没有携带任何液体食物,因为在海拔高的地方,运动员需要把所有的血液都尽可能集中到脑补和心肺,但如果摄入太多固体食物,血液就需要涌入胃里,所以在高海拔的地方尽可能的需要摄入液体的补给,并且精确到每个小时的摄入量,而对于这一切我们毫无准备,包括跑遍七大洲的陈盆滨对此也毫无经验……

这些天,我们奔走在列城的大街小巷,希望能找到替代品,希望我们好运吧。

以上内容源于微信公众号挑战100

免责声明:腾讯体育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mandyge]

热门搜索: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