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44比40胜阿拉木图 IOC称没什么可担心的

[摘要]44比40票,北京获胜!北京成为史上第一个既举办夏奥会、又举办冬奥会的城市,参与申奥的人们在万分激动和喜悦当中,也有着对阿拉木图的深深敬意——正如后来我们知道的,北京只赢了4票。

北京44比40胜阿拉木图 IOC称没什么可担心的

北京申冬奥成功

■特约记者彭延媛吉隆坡报道

在国际奥委会的百年历史上,最近10年的几次申奥竞争恐怕可以载入史册:申办2012年夏季奥运会,伦敦4票险胜巴黎;申办2014年冬季奥运会,索契4票险胜平昌;在里约和平昌申奥的压倒性胜利后,申办2022年冬奥会,北京4票险胜阿拉木图!

相比之下,北京的“险胜”更令外界“喜悦并惊讶着”。当这届冬奥会的申办者最终只剩下阿拉木图和北京之后,国际舆论普遍认为,北京是毫无疑问的“大热门”——然而,“大热门”为何只赢了4票?“44比40”的现场究竟发生了什么?

冠军亲历“又赢了”

“北京”这个答案揭晓的那一刻,在吉隆坡会展中心会议大厅里的中国人并不知道两个城市具体的得票情况——那一刻,他们心里只有一句话:北京赢了!北京又赢了!

这一次北京的申奥最后陈述,和上次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许多运动员直接参与了陈述,他们大部分都是奥运冠军和世界冠军。显而易见,在他们的心里都把“申冬奥”和奥运比赛等同了起来。

花样滑冰双人滑奥运冠军申雪在得知答案的那一刻,第一件事“跳起来尖叫”,第二件事就是去找身边的丈夫赵宏博拥抱。她后来笑着说,那个感觉“和奥运会的感受一模一样,头脑里一片空白,就像自己拿了第二个奥运冠军!”

速滑奥运冠军张虹和申雪感受略有不一样。虽说没有参加最后陈述,但这个大美女参与了北京携手张家口申冬奥的全过程。成功后,她在记者面前红着眼眶,笑声却像银铃一样悦耳,“我实在是太、太、太……太激动,太震惊了!这感觉比我自己拿到奥运金牌还要好啊!”

作为参与了最后陈述的运动员,4届冬奥会的经历让自由式滑雪世界冠军李妮娜(微博)的心情又有些复杂。接受完一轮采访之后,她看起来表情已经很平静,但却说内心还是没有完全沉淀下来,“我参加过4届冬奥会,都没能拿到奥运冠军;但今天帮助北京申冬奥成功,那感觉好像就是终于圆了我自己的奥运冠军梦!”

在这些运动员当中,如今身为国际奥委会委员的杨扬(微博)或许是最激动的。带着六七个月的身孕,和未出生的孩子一起见证了历史性的结果,杨扬来到媒体面前时几乎完全控制不住激动的情绪,刚朝着“长枪短炮”跨出一步,又迅速退了回去,躲开众人眼光低头不断拭去眼角的泪水。好不容易控制情绪开始接受采访,一谈到孩子出生后会不会告诉他(她)在妈妈肚子里的经历,杨扬立刻又开始流泪:“能不能现在别说这个……我想,你们已经把北京申办成功的每一步都记录下来了,未来孩子一定会知道!”

向阿拉木图致敬

北京将成为史上第一个既举办夏奥会、又举办冬奥会的城市,参与申奥的人们在万分激动和喜悦当中,也有着对阿拉木图的深深敬意——正如后来我们知道的,北京只赢了4票。

哈萨克斯坦人为何能追到4票之差呢?吉隆坡现场的人们都有自己的看法。

阿拉木图在最后陈述中充分展现了他们的优势:优良的自然条件和冰雪传统。参与陈述的运动员也都有很好的表现,比如索契冬奥会花样滑冰男单铜牌获得者丹尼斯·邓,充分表达了哈萨克斯坦人民对奥运会的渴望和热情。

而北京冬奥申委从来都没有小看这个对手,投票前一直认为“形势严峻”;听完对手的陈述后,冬奥申委的工作人员也都觉得阿拉木图“干得漂亮”。获胜后,中国奥委会主席刘鹏更进一步表示,“我们会学习阿拉木图的长处,在7年的筹办改进我们的工作”。

国际奥委会副主席、英国人里迪也认为,阿拉木图在申办最后阶段以及陈述过程中的表现让这次冬奥会申办产生了激烈竞争,“这是我见过的最刺激的一次申冬奥投票之一,他们的经历无疑会鼓励更多较小的国家、更多的参与到奥运会的申办当中。”

国际排联终身名誉主席魏纪中更指出,委员们用40票的高票鼓励阿拉木图,正是为了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未来发展。

尽管如此,国际奥委会最终还是选择了“安全而具有历史意义”(巴赫语)的北京。作为阿拉木图的申奥大使,丹尼斯·邓在结果公布后非常失望,但他还是在社交媒体上祝贺北京成功。在吉隆坡受访时,他说:“北京是个伟大的城市,中国是个伟大的国家,他们已经拥有举办世界大赛的丰富经验,而我们这个年轻的国家还在努力学习。”

故障尴尬投票无误

和他的前任萨马兰奇或罗格不同,现任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说话做事从来都是一派平铺直叙、直指问题核心的做派——没办法,人家是击剑奥运冠军和律师出身,风格就是这么简单!

或许是由于这样的风格,在宣布2022年冬奥会申办获胜者的那一刻,巴赫完全是“没有一丝顾虑”。

德国人既不像罗格那样拆个信封花上半分钟,还有点险些打不开的样子;也不像萨马兰奇那样对着纸上的一个单词沉思上5秒,把最紧张的时刻人为拉长,制造出超级的戏剧性……

巴赫很直接,扯开信封,直接把那张纸翻转过来,让现场所有人都“没有一点防备”的说出:“北京。”

巴赫并没有比全世界提早多少知道这个答案——他打开信封后,只花了0.01秒的时间扫了一眼,就将“北京”的胜利公之于众,以至于有些人难免会揣测:国际奥委会主席对这样的结局早已心中有数,毕竟这次申奥,委员们投了两次票!

这是2022年冬奥会申办投票中一个虽小、但难以被忽视的细节。分发一个平板电脑,通过这套系统来投票。但是,在7月31日的投票中,有至少11部平板电脑发生技术故障,无法成功投票——国际奥委会发言人亚当斯后来透露,可能是软件出了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监票人在汇报主席巴赫之后,决定重新投票,启用的是最原始的方式:纸票,手写。

做一个简单的算术题,现场投票的是85名委员,减掉11人,74人完成了电子投票——两个城市究竟胜负如何,已经可以让相关人士心里有数。有委员透露,电子投票之后,看起来两个城市似乎打成平手。但在投票结束两天后,就有外媒引述“国际奥委会可靠信息源”报道说,两次投票,北京都赢了!

不过,7月31日的两次投票还是让国际奥委会小小尴尬了一下,毕竟早有传言说他们采用这套电子投票系统只是为给赞助商打品牌,没想到这个系统关键时刻掉了链子,让国际奥委会的决定遭遇了“程序正义”的质疑。然而,或许也是对两次投票的情况心里有数,本来就直接的巴赫才会在投票后的发布会现场直接回击那些质疑:“那些都是不公平的猜测!”

IOC:没什么担心的

无论不同立场的人们对北京的胜利有怎样的解读,北京已经成功获得了2022年冬奥会的举办权。全世界真正关心奥林匹克运动的人以及国际奥委会,再一次和中国人坐到了一条船上。

在冬奥会申办过程中,舆论中有大量声音谈到了对北京的空气污染、缺水、高铁建设的担心;北京冬奥申委也做出了相应的解释。有意思的是,在北京申办成功后,许多IOC委员都表达了一个类似的看法:对于北京携手张家口举办这届冬奥会,没有什么值得他们担心的!

国际奥委会委员、乌克兰撑杆跳名将布勃卡曾在北京08年夏季奥运会的协调委员会任职,他清楚知道2001年的北京和2010年的北京有着什么样的差别,而他把这一切归功于中国人的能力。

当有人希望国际奥委会委员里迪给北京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时,这位伦敦申奥成功的功臣也笑着说:“中国人可不需要我给什么建议,他们是一群聪明而且很有能力的干才!”

通过北京在申办过程中的反复阐述,国际奥委会也早就对北京冬奥会的各项规划了然于胸。许多委员们都很清楚知道,“京张高铁办不办冬奥会都要修”,或者是“北京不需要兴建什么大的新场馆,已经有鸟巢来举办开闭幕式了”。

但是,对在吉隆坡的中国人来说,胜利者的喜悦并未淹没他们的冷静。在获胜后的发布会上,北京市长王安顺就谈到了“从申办转为筹办”是一付沉甸甸的担子;代表体育界的体育总局局长刘鹏也谈到,要借助京张携手办冬奥会,把许多未在中国开展的冰雪小项开展起来,这条路并不会短。

的确,44比40,仅仅只是第一步。在北京申冬奥代表团举行的庆功招待会,巴赫上台致辞,面对满场洋溢着的兴奋和喜悦,德国人这样说:“今天请大家尽情地庆祝你们的胜利吧!因为从明天开始,你们将迈出千万里征程的第一步,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grasscen]

热门搜索: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