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昆仑决》的成功看中国职业搏击运营思路

从《昆仑决》的成功看中国职业搏击运营思路

昆仑决

一档成功的职业搏击赛事,应该有着怎样的选手架构呢?一直以来,这都是正处于崛起阶段的中国职业搏击界一个热议的话题。巨星战术,造星战术,这是我们最常看到的两种思维。

某种程度上来讲,职业搏击不仅仅是一项单纯的竞技运动,同时也是一种金钱的竞争。只有真正具备深厚经济实力的赛事才用得起那些名气很大的巨星级拳手,而穷赛事只能在一些低名气、低水平的选手身上做文章,通过一些手法生硬甚至是不切实际的造星炒作,来达到扩大影响力的效果。很多时候,这两种手法在短期内都会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然而,对一个希望持续稳定发展的赛事来讲,这两种方式则颇具饮鸩止渴之嫌。

北京时间4月5日江苏卫视《昆仑决•三亚站》节目上,又一次为我们展示了这档赛事在参赛选手选取架构上的独到之处。白俄罗斯(微博)选手钦吉兹•阿拉佐夫,一个在中国搏击从业者与搏击迷中几乎不具备任何名气的选手,却在全世界70kg级职业搏击高手趋之若鹜的《2015昆仑决•诸神之战》资格赛上,连续击败无数武迷眼中的夺冠大热门摩洛哥“猛龙”哈伊达与2014年新科世界冠军恩里克科尔的哥哥,轻松问鼎该组冠军。

向前追溯,早在2014年的《昆仑决》赛事上,穆斯塔法•哈伊达、“东欧大炮”安德雷、首季“诸神之战”冠军祖耶夫乃至2015年初便开始崭露头角的泰拳王西提猜、罗马尼亚“阴谋家”阿曼斯奥•帕拉西夫等一众如今世界武坛炙手可热的顶尖高手们的名字,对于中国乃至全世界拳迷来讲,又具备几分知名度和影响力呢?恰恰是《昆仑决》赛事主办方通过一系列革命性的创举,让这些实力惊人却苦于无法获得同功成名就的“大神”们一较高下机会的高手们,有机会同安迪•苏瓦、GLORY重量级冠军范霍文、k-1冠军穆赛等名将交手,并凭借自身的实力和努力一战成名天下知。

很多时候,独具慧眼的赛事主办者对于一名拳手价值的评估,足以改变一位年轻人的一生。《昆仑决》的赛事主办方如同一座发射塔,发射的信号总是指向那些没有机会获得太多关注度的搏击高手。这些选手在各自的搏击生涯里都带着一个注脚,上面写着:“名气不够,难成大气候。”然而,他们中的很多人在《昆仑决》的擂台上,展示出了令人惊讶的实力与潜力,回敬给那些一直以来质疑他们、不屑于给他们更多机会的人响亮的耳光。对于当前的中国职业搏击产业来讲,这样的运营思路无疑是超前的,新鲜的,更加健康的,而且十分有趣的。

美国著名棒球作家比尔•詹姆斯曾说:“我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让棒球变得更有趣。”《昆仑决》的赛事主办方完全可以套用这样的句式——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搏击变得更有趣!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wolfzhang]

热门搜索: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