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抄近路是一种大智慧 大搏击时代到来前的阵痛

不抄近路是一种大智慧 大搏击时代到来前的阵痛

唐金25秒KO对手

不抄近路是一种大智慧 大搏击时代到来前的阵痛

白近斌遭KO

腾讯体育讯 刚刚于2月1日落下帷幕的《昆仑决广州站•战神再现》赛事上,出现了一些令中国观众不愿接受的赛果:“降龙罗汉”白近斌、“日照东方”郑召玉等中国实力派高手在同“美丽死神”奇斯辛柯、GLORY中量级冠军奇利亚等世界武坛一线巨星的角逐中,纷纷落败,甚至没能撑过比赛第一回合。对此,各大门户网站和论坛贴吧上热议不断,很多网友表示,对于高歌猛进的“昆仑决”赛事来讲,这是一次值得反省的挫败,会对这档赛事的成长造成不利影响。

对于此种观点,笔者持相反的态度。

很多网友支持上述观点的一大原因,都是从当前中国职业搏击尚不足以称道的环境成熟度,以及观众对格斗的理解程度和观赛水平考虑,这一点确实不容忽视。但细究一下当前中国格斗赛事受众群体的结构,我们会发现,中国观众接触职业搏击赛事时间相对较晚,多是在2000年前后的职业搏击黄金时期,通过当时一系列最具国际影响力的搏击赛事,了解到了职业搏击的精彩,领略到了明星选手们独特的魅力。然而,这样的启蒙期早已经过去,伴随着近些年职业搏击在全球体育界的强势崛起,各类具备出色观赏性、专业性和影响力的不同种类的搏击赛事的兴起,中国搏击运动员中群体的基数和观赛水平早已经摆脱曾经的“哺乳期”,迅速发展至一个很高的水平;登陆国内当前较具影响力的几个拳击、格斗类网站论坛,你会发现,眼光独到、具备极高专业素养和观赛水平的网友比比皆是,无论是人数还是其对于搏击运动的理解之专业、精到,均远超出我们从前的认知,他们所喜欢并关注的,是那些真正具备国际一流水准的高水平对决,而不是单纯片面追求中国选手的“动辄‘百战百胜’,成天‘异域扬威’”。

不抄近路是一种大智慧 大搏击时代到来前的阵痛

郑召玉遭KO

不抄近路是一种大智慧 大搏击时代到来前的阵痛

纵观2014年之前的中国职业搏击赛事,大多存类似这样的问题——噱头大于实质,炒作成分往往喧宾夺主地凌驾于赛事品质之上。一个个披着被硬性赋予种种光环外衣的选手,头上顶着一个个听起来怪力乱神、极尽吹捧虚幻之能的绰号,在擂台上打败一个个外形凶悍醒目、被冠以种种冠军称号的低水平国外选手,然后便是新一轮更加强劲的炒作吹捧风暴呼啸而至……而赛事主办方对于此类做法的理由通常都会解释为:职业搏击在中国尚属于冷门项目,关注范围相对较小,观众群体相对单一,绝大多数观众的观赛水平都相对比较幼稚,制造噱头、加强炒作力度可以加强观众的观赛积极性,并将更多的潜在观众群挖掘出来……云云。

问世至今仅仅一年的时间,“昆仑决”的比赛门槛高、难打、“认拳不认人”的鲜明特点已经在行业内及武迷圈中达成了共识。这里的“门槛高、难打”当然不仅仅是针对外籍选手,对于中国选手来讲同样如此。在这里,中国的职业搏击不再是曾经的自娱自乐、自我陶醉,在一场场高水平的角逐中,印证了各个级别中国选手的实力在当前的世界搏击界所处的位置,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所在,真正做到了同国际接轨的同时,也令观赛水平日益成熟的中国搏击迷们看到了自己真正想要看到的东西。

这样放弃“抄近路”的选择,注定是在走一条路线更长、路途更加陡峭难走的路,然而,这条路所通向的地方,将是前人和对手们难以企及的高度。每一个大时代来临之前,阵痛都难以避免,这样的选择,也许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大智慧。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wolfzhang]

热门搜索: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