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 从零到42.195 跑步已成生活习惯

征文| 从零到42.195 跑步已成生活习惯

作者:生而凋零

从未想过自己会爱上跑步。

一直还算是个爱运动的人,但这么多年坚持下来成为习惯的,就是篮球和骑车。篮球本身有很强的娱乐功能,同学们、同事们约上那么几个,玩一玩,笑一笑,很开心。骑车呢,更多是学生时期延续下来的爱好,这么多年天南海北的骑,也算是走了小半个中国,小有成就。

而跑步,留给我的记忆只是学校运动会当中一千五百米的煎熬,更何况我还是个重度扁平足,跑动能力本身就低于常人。

我的跑步开始于2013年的2月,在那之前我过着大多数年轻人都在过着的生活:熬夜,赖床,来不及好好洗漱,来不及吃早饭,匆匆赶去上班,整天无精打采,如此这般,周而复始,不曾改变。改变的直接动力,一是愧疚于不能让老婆好好吃上早饭,二是想提升自己的精神面貌。

我试着早起,最开始是6:30,从小区往千童公园跑,到了之后压压腿,再原路折回,往返是6公里。如此断断续续的跑到7月份,我已经从最初的跑跑走走,进步到能够全程跑下来,而且慢慢找到了呼吸的节奏,彻底远离岔气。我从网站上找到一款运动软件,可以通过GPS记录跑步路线,并计算出距离和速度,还能够分享到社交平台。这激起了我强烈的好奇心,终于我决定尝试新的路线。朋友圈的日记显示,2013年8月3日那一天,我拿着手机边跑边满怀成就感的看着跑过的路在地图上划出醒目的红线,第一次,跑了七公里。

有所突破之后的喜悦无以言表。“原来也没那么累嘛!”“原来尝试新路线的感觉那么棒!”我开始不再满足于原来的距离和一成不变的路线。跑步去商厦,6公里,嗯,跟千童公园一样远。再远一点,市政府,10公里,就到这个红绿灯,刚好十公里,太棒了。就这样,远一点,再远一点。2013年8月14日,我从家门口到高铁站跑了个来回,足足23公里。

回来之后,我写下这样的日记:人生就是一次、再一次的超越自己。一次一次到极限,一次一次发现可以跑到更远。相信自己,就有奇迹!人生第一次半程马拉松,送给不断迷茫,又一再奋起的自己。

现在回头看看那时的日记,我惊叹自己竟然渐渐在跑步中发现自我,安慰自我,激励自我。这种可以掌控自己生命的力量感,让人振奋、感动。

顺其自然跑吧,能跑多远跑多远,累了就休息,有伤就养伤,吸取教训再出发。终于,一个又一个半程马拉松,环城22公里,大环城30公里也坚持了下来。有时休班,我干脆从沧州跑到青县、泊头、黄骅。

勉强成习惯,习惯成自然。我就这样跑着,跑步不再是一种坚持,而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无需刻意,自然而然,自然到一天不跑,浑身难受,自然到我身边的朋友看到我某一天没跑步都感觉不舒服!我负责的项目出差多,但是不管到哪,我的手提箱里总有一身跑步装备。常熟的破山寺,濮院的古镇,广州的珠江夜景,温州的景山,北京的故宫、奥林匹克公园、北大校园,天津的海河边都留下了我跑动的身影。习惯的那种潜移默化的力量,让我不管工作多累,都要早起,用脚步去发现每一座城市,发现我们生活的世界,发现美好和感动。

做好过程,以这种持续的毅力每天进步一点点,通过量变到质变的积累,不断实现自我超越,终能迎来属于自己的成功。2014年8月31日,我在秦皇岛马拉松赛当中以4小时28分成功跑完42.195公里的全程,拿到了人生当中的第一块马拉松奖牌。马拉松的途中是充满痛苦的,既是对身体素质的考验,更是对精神坚韧程度的考量,不断的有人放弃,有人即使流泪仍在坚持。我并不恐惧,也并不那么在乎成绩,我已经做好了该做的准备,我要去收获人生对我的一切馈赠,我愿意为此承受所有可能遇到的挫折、困顿、不堪。冲过终点的那一刻,我平静的不能再平静。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从0到42.195,从平凡到成功,历经波澜,归于淡然,本该如此。

跑步,确切的说是跑步这样一种好的习惯带给我的成长太多太多。我收获了更多的自信和成就感,我感觉到可以掌控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人生。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这是人生命运的轨迹,从来没有人能够走出另外一条路。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joseli]

热门搜索: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