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可欣:旋风赛季 职业网球比赛席卷中国

[摘要]2014年仅仅WTA一个职业网球组织就有北京、武汉、深圳、香港、广州、天津、珠海等7站洲际以上级别的比赛在中国举行,数量仅次于在美国境内举办的8站比赛,总量位列全球第二,亚洲第一。

撰文 童可欣

感觉上就是突然之间,中国竟然有了这么多项网球比赛!2014年仅仅WTA一个职业网球组织就有北京、武汉、深圳、香港、广州、天津、珠海等7站洲际以上级别的比赛在中国举行,数量仅次于在美国境内举办的8站比赛,总量位列全球第二,亚洲第一。这7站比赛中,在北京举行的中国网球公开赛是皇冠明珠级赛事,而武汉是超五赛事,是除了大满贯之外最高级别的职业女子网球比赛。除此之外,WTA在中国还有宿州、南昌、南京、宁波举行的125K系列赛事,论网球的发展速度,全世界也没有几个国家可以和中国抗衡。特别是10月中旬结束的亚洲赛季,更是中国赛事的 高峰期。职业网球比赛,就像一股旋风席卷中国,吹出举世瞩目的网球中国季。

中国的网球赛事如此密集在几年之前还是不可想象的。相信很多人还对十年前在北京光彩中心举办的中国网球公开赛记忆犹新,为了增加上座率,让场面上好看些,连居委会的大爷大妈们都被拉来有偿看球,于是国际网球赛事的看台上竟然发生了聊天择菜的奇葩事件。2014年的中网在很多方面不输于大满贯,无论是参赛阵容、赛场条件,组织水平、服务质量都和以前有了天渊之别。当我在钻石球馆八层的国际转播评论席解说决赛时,向下望着这座几乎座无虚席有着开合顶棚的现代化球场,井然有序的观众,十分吻合网球规则和比赛节奏的欢呼喝彩,我的心里充满了感动。作为从2008年起就全面参与中网转播和报道的一员,我深深知道这项赛事每一个小小的进步都是团队协作的结果,作为在中国举办的国际赛事,中网的发展不仅仅有操作层面的经验和教训积累,更有各方参与者在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碰撞和妥协。十年,不长不短,是个可以阶段性小结的时间节点。不知不觉中,这项亚太地区唯一男女合办的网球赛事竟然成为京城最像样儿的国际体育比赛,在每个秋天和我们准时相约,让这城里的人牵挂和骄傲。

客观来说,目前在中国唯一可以和中网并驾齐驱的网球赛事是ATP旗舰级赛事上海大师赛,虽然这项比赛仅有男子球员参加,却是男子比赛中大满贯之外级别最高的,积分高达1000分。如果算上上海此前主办五届大师杯的经验,这项比赛同样有十年的成长,它的价值也借由这些积累而变得无可替代。中国网球公开赛和上海大师赛绝对可以算得上是北京和上海的体育城市名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项比赛的办赛风格也越来越具有鲜明的城市气息和特色,北京传统大气,上海精致洋气。

或许正是这样的成功经验启发了其他城市的管理者,让他们看到了通过举办网球赛事来推介城市形象,提升城市知名度,增强国际竞争力方面的快捷便利之处。各城市纷纷筹措整合资源来申请办赛资格,真可谓英雄所见略同。于是乎,就在这两年间,我国同时增加了如此多项国际网球赛事。职业网球市场在中国快速膨胀俨然已经成为一种现象,然而,红火场面的背后其实存在着许多不确定因素。这么多的比赛是否超出了中国市场的实际承受能力?动辄五年、十年的办赛合约是否能够顺利完成?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首先我们来看看中国网球市场快速膨胀的原因,中国网球发展速度快得益于几个条件。第一,中国经济总量的增长,综合国力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中产家庭选择网球来作为休闲娱乐方式,增加人际交往,提升社会地位。其次,北京奥运会的举办极大促进了中国人的体育意识和体育氛围,越来越多的人尝试将体育锻炼作为生活方式。第三,以李娜为代表的一批优秀中国运动员在职业赛场上的不断突破,让更多的中国人有机会认识并关注网球这项运动。第四,ITF 和CTA近几年对草根发展计划的持续推进见到了收效,让中国网球人口的专业素养得到保障。第五,周边近邻国家整体球员实力的提升,特别是俄罗斯(微博)、日本、泰国等地的球员带来了环境和氛围上的影响。上述这些原因构成了网球运动在中国的影响力快速提升。

网球运动在中国的发展变化也向国际网球组织传递了重要的信息,中国网球市场潜力巨大,前景辉煌,若要日后从中分得一杯羹,必须抓住机遇先行一步。WTA做的一份市场调查表明,中国在2010年底时已经拥有30000多片网球场地,1400万常规网球人口,而1988年汉城奥运会网球重返奥运大家庭时,中国仅有100万网球人口,这一数据的增长令人印象深刻。而利物浦(数据) 大学的体育金融专家汤姆卡农则提供了更加令人振奋的数据,中国的网球市场每年都能产生40亿美元的价值,而中国政府在这一领域的预期是保持15%的年增长率。毋庸置疑,这样的数字和愿景对于网球国际组织的诱惑力是可想而知的。 于是我们看到了,WTA过去几年在中国业务量的大幅扩张。

影响一项网球比赛能否在良性循环的状态中运营下去的因素十分复杂。首先要有足够的资金保障,无论什么级别的比赛都对总奖金数有基本要求,这算是办赛立项的基本条件,而前后期的各种运营费用也是必不可少的开支。目前中国网球比赛的办赛资金主要来自两个方面,政府支持和商业赞助,总体来看这与赛事承办地的财政收入和经济实力有很大关系;其次,赛事的魅力几何?对于没有历史和传统的新赛事,其吸引力主要体现在参赛阵容、球星的数量和质量上,这一点虽然与经济实力有相当大的关系,但是金钱并不是万能的,因为即使主办者愿意给大牌球员高额出场费邀请他们参赛,对方却依然会因为参赛档期和赛事级别不能满足积分的需要而拒绝。从这点意义上来看,国际网球组织的支持力度变得至关重要。中网的女子比赛和上海大师赛不仅赛事积分高,奖金高,同时还是职业球员组织强制参赛的赛事,这样就自然保证了参赛阵容的坚强,成为赛事良性运转的有利条件;第三点是市场反馈,这与赛事主办方当地的网球氛围有直接关系,网球设施、赛事组织运营能力、对球员和媒体的服务质量、当地球迷的网球文化根基,将直接决定着这项赛事能否从市场反馈中获得可持续的支持,从而为赛事运行良性循坏打通回路。简单来说,运营规范专业、票房高,服务好,宣传到位的比赛,会给赞助商更大的信心,从而为比赛带来生生不息的发展活力。

通过上述分析不难看出,中国新增的很多赛事之间的运营难度是不同的。除了地区间的经济实力、网球氛围、文化差异之外,在同等情况下,级别越高的比赛所获得的各种支持也越多,无论是资金方面还是政策方面都更有保障。相对而言级别较低的比赛反而会面对很多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以一站总奖金为250万美元的女子洲际赛事为例,实际的运营成本不会低于500万,钱不能少花,作为一项新的比赛还要不断面对自身的市场定位问题。相比而言,125K系列赛或者ITF级别的比赛反倒由于是明确为年轻球员提供舞台,并且本身花费不高,更容易存活下去。可以这么说,级别不高不低的比赛对主办地的网球氛围和文化根基要求更高。没有经过细致的市场调查,缺乏必要的专业办赛经验就冒然签下长期合约的主办者必然会面对很高的经营风险。

还是想以WTA巡回赛日历中办赛数量排名第一的美国为例,全年8站比赛仅仅比中国多一站,但是美国的网球底蕴无疑比中国深厚得多。印第安威尔斯、迈阿密、家庭圈杯绿土赛、辛辛那提硬地赛,至少都有几十年甚至百年以上的历史。负责全盘规划美国网球发展的USTA(美国网球协会)于1881年成立,目前共有77万注册个人会员和8000多个组织会员,遍布全美17个网球地理分区。该组织的主要运营目标是建立全美少儿年龄组、校园网球、大学网球、社区网球、职业网球、组织包括美国网球公开赛在内的所有职业比赛、审核监督教练培训体系、提供球场设施建设服务配套体系、运营网球发展基金等覆盖全美所有网球相关事宜。经过100多年的商业运作,网球在美国已经发展成组织有序的完整产业链,随着电子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美国任何地方开办的比赛,都有准确和详尽的市场调研报告和完整的赛会历史记录,久而久之这也成为了赛事底蕴和传统的一部分。仅此一点,我们这些年轻的赛事就有很长的路要走,很多东西要学习。

中国最古老、级别最高的网球比赛才仅有十多年历史,虽然它们成长很快,但是只有经历了岁月带来的积淀和考验,才能赋予赛事优雅高尚的气质和灵魂,这里没有捷径可走。时间是个好东西,既可以让我们成长,也可以疗愈很多伤痛。唯一残酷之处在于,它是如此冷静公平,既不能后退也不能快进,既不能多也不能少。一项赛事的发展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所有困难和挑战都要经历过,所有的功课都必须做足。时间不能回避,撑得起,熬得住,是新兴赛事首先要面对的问题。

实践出真知,将来市场会是检验赛事成败的唯一标准。市场在那里摆着,如果仅有想法不去尝试,永远不可能获得成功!没有经过细致科学的考察而冒然跟风,同样也会面对失败的风险。既然开始了实践,就应该勇敢走下去。如果我们能借他山之石,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学习和总结经验,才能更加接近既定目标,让美妙心愿达成。中国的网球市场才能迎来真正意义上的繁荣。

1,运做一项网球比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专业、科学。参与方包括举办国网球协会,职业球员组织、观众、赞助商、媒体,政府。每一方都可以单独做一个系统和体系,而且彼此之间相互勾连协作,协调发展。涉及的学科:广告营销,赛事管理,媒体运营,票务组织。15年的时间至少有一半时间用来打基础和学习。中网十年的例子。中国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与欧美国家的先进性和成熟度相比仍存在着巨大差距。

2,同质化严重,需要找到自身特色。加强赛事的吸引力。对于武网来说,超五、李娜的故乡、长江文化楚文化,湖北的整体网球氛围。

对于球员来说,为什么愿意来参加比赛?奖金高,条件好(硬件舒适方便,软件international user friendly)提前适应中国为中网(强制参赛)热身

3,所有的构成要素都可以分为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的建设和发展。形成品牌和文化,需要时间和传承。四大满贯都有百年以上的历史,时至今日依然不断与时俱进,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要。1877年诞生的温网(微博)为例,白衣绿草,皇家包厢的屈膝礼,共同离场;开合顶棚,鹰眼,博物馆的三维全息影像。(童可欣独家供稿,未经允可不得转载)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zachsong]

热门搜索: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