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金牌战略 拿起容易放下难

[摘要]过去,联赛要为国家队让路;现在,金牌战略就该为了全民健身让路。假如因为大力推广全民健身会造成中国在奥运会上的金牌少十块、二十块或者五十块,那么为什么不放弃这几十块金牌?

港媒:金牌战略 拿起容易放下难

金牌战略,拿起容易放下难

今年10月份,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提出应重点发展体育产业,强调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主要任务之一是创新体制机制,推行政社分开、政企分开、管办分离。

接近三个月的时间过去了,这方面的工作进展如何?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对于金牌的诉求也逐渐被对于全民健身、大众体育的诉求所取代,但相关部门的工作进度却实在缓慢。

据成都体育学院教授郝勤介绍,他参加过国家体育总局召开的体育战略研讨会后,认为体育行政管理部门的领导们已经感受到巨大的压力,但转变政府职能的行动却尚未展开。据他分析,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叫一个以抓金牌为主的机构,同时又抓体育产业、全民健身、青少年体育,就会顾此失彼,找不到北。”

国家体育总局的一向是坚守在金牌战略前线的排头兵,如CBA联赛曾经为了备战北京奥运会而缩短赛季时间,仅用4个月时间就草草了事;同样是北京奥运会前,中超联赛甚至动过“南北分区”的心思,甚至一度有暂停联赛的传言。为了奥运会,国内关注度最高的两项体育联赛都要如此让路,这都是在体育总局的领导下发生的事情。

不过,2008年奥运会后,这样的事情就再没有发生在足球、篮球这些主流项目上(当然也可能只是因为中国足球队很难再进入奥运会正赛……),但依然在一些其它的项目上频繁发生。

比如羽毛球超级联赛,就完全系于国羽主帅李永波(微博 博客)一念之间。李永波早就说过,羽超并不是职业联赛,只是为国家队服务的联赛,并不想简单模仿乒超。一个联赛的存在目的仅仅是为了国家队服务,这种事情就是体育总局将金牌战略贯彻的淋漓尽致的最完美体现。

郝勤教授认为,让管金牌的人来管全民健身、大众体育,一是管不过来,二是不会管,其实这话也未必尽然。中国的金牌是否还需要“管”?乒乓球、羽毛球这些传统优势项目的人才一批接一批涌现,足球、篮球这些传统弱势项目也一次接一次丢人,不管有没有人管,差别都不会太大。

打乒乓球的能管足球,搞田径的能管篮球,管金牌的凭什么不能管全民健身?

领导们精力的分配不应该成为问题,解决办法很简单:过去,联赛要为国家队让路;现在,金牌战略就该为了全民健身让路。假如因为大力推广全民健身会造成中国在奥运会上的金牌少十块、二十块或者五十块,那么为什么不放弃这几十块金牌?

国务院针对体育改革连出三记重拳,但体育总局的领导们的反应依然迟缓,他们似乎习惯了在金牌战略的大旗下指点江山,却不知这江山的风向,早已经变了。

体育总局反应迟缓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政绩的考核问题。如果只是战略改变而政绩的考核不改变,那么领导同志们自然要去追求有政绩回报的东西,趋利是人类的本能。我们是否应该考虑,将体育总局官员的评测体系也做一些修改,让与金牌有关的比例降低到最低,将与全民健身有关的比例大幅提升?

我国提出到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5万亿元的目标,这本来难度不大,但如果继续迁延罔顾,中央巡视组的同志就离你们不远了。

文/大公体育 刘派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wolfzhang]

热门搜索: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