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球“阴盛阳衰” 后备人才不足无力追赶

[摘要]“男子后备人才不足确实让我们很忧虑,后备人才储备上不去也不利于现有运动员的成长,如果身后没有人督促他们、追赶他们,他们的成绩也很难保住。”

10月9日,中国女子网球选手郑赛赛在天津公开赛第二轮中战胜了头号种子、世界排名第十四位的塞尔维亚名将扬科维奇,在闯入八强的同时也将自己的即时世界排名提升至前100,但与此同时进行的上海大师赛中却已难觅中国选手的影踪。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我国网球后备人才“阴盛阳衰”的现实。

状态不稳定难求连胜

和女网相比,起步晚、资源少、基础差是中国男网选手在成长中面临的难题,小伙子们走过弯路、尝过苦涩,但从未放弃,正是他们的步步摸索和点点突破为中国网球的未来铸就了基石。在仁川亚运会上,由 张择、吴迪(微博) 李喆 公茂鑫组成的中国队摘下网球男团银牌,这是自1990年以来中国男网在亚运会上的最佳战绩。

但是在单项比赛中,小伙子们都没有展现出应有的水准,即使回国参加职业赛事也难求一胜。“从亚运会到大师赛,我没有得到很好的系统恢复和调整,自己的体能出现了一些问题。”张择在大师赛上被对手逆转后遗憾地说。

舟车劳顿固然是原因之一,但与世界排名前50位的球员在技战术水平上的差异和面对大场面的不适才是他们始终无法突破的关键。在本次上海大师赛上,22岁的王楚涵首轮战胜了17号种子弗格尼尼,这也是缘于双方之前数次对练,使王楚涵对弗格尼尼的打法“心中有数”。然而在这场胜利之后,王楚涵第二轮就败在了资格赛选手贾兹里的拍下。

能够打出一盘甚至一场好球,但难将好状态延续下去,这是“小草”们在大赛中频频暴露的问题。“看到日本球员正在不断攀登新的 高峰,我们心里都非常着急。大家都在进步,自己也很有紧迫感。”吴迪说出了大家的心声。

不一定学锦织圭模式

日本球员锦织圭在今年闯入美网男单决赛给亚洲男选手打了一剂强心针,“土生土长”的亚洲男选手同样可以站到世界网坛的最高舞台。上世纪90年代,为打破松冈修造创造的日本男选手第四十六位的世界排名,日本网协制订了“45计划”,诸多财团为该计划投资,以锦织圭为代表的近百位青少年选手得以奔赴美国网校学习。

不过,锦织圭的模式并不一定适合推广。在国家体育总局网球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卿尚霖看来,中国的男子球员还是要立足于国内的训练模式和竞赛体系来提升整体水平,而不是盲目去参加实力不够的比赛。

目前我国的网球竞赛体系丰富,可以满足国内球员的竞赛要求,但关键在于能否在本土赛事中真正拿到分数。“男选手要选择符合他们水平的赛事参赛,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不是比赛越多就越好,要平衡好比赛和训练的关系。”卿尚霖坦言,“男子后备人才不足确实让我们很忧虑,后备人才储备上不去也不利于现有运动员的成长,如果身后没有人督促他们、追赶他们,他们的成绩也很难保住。”

中国男网的发展道路还笼罩着一层薄雾,需要更多的“小草”破土而出为自己也为中国网球的未来勾勒出清晰的路径。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zachsong]

热门搜索: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