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运模式走到拐点 多元化特色是发展方向

[摘要]奥运会已将代表世界最高水平的竞技精英与体育营销界的全部焦点汇聚在一起,诸如亚运会之类的次等级运动会究竟还具备怎样的吸引力与凝聚力?

亚运模式走到拐点 多元化特色是发展方向

图片说明:亚运会不少比赛看台空空,观众寥寥。Osports

亚运会的主新闻中心松岛国际会议中心,西侧正挨着东北亚贸易塔。这座高达305米的韩国第一高楼,历时整整八年方告竣工,险些因为经济危机“烂尾”,能赶在亚运会开幕前两个多月启用,实属不易。东北亚贸易塔俯瞰着人气不足的松岛区,这幢现代感十足的摩天大楼让人有种难以接近的感觉,唯有落霞才能为其带来一丝温暖的姿色。

或许这也是亚洲运动会的写照。第17届亚运会已近尾声,但似乎还未曾发生过高潮,一切就已归于平淡。甚至在举办地仁川,也是悄悄地来默默地走。路边偶有的标语与招牌,地铁里播放频次不高的广告,穿着制服、零星走过的工作人员与志愿者,亚运会留下的痕迹仅此而已。在KBS与SBS的体育频道,英超(微博 专题) 、日本职棒、美国职棒、女篮世锦赛与亚运会抢着直播时段。上座率更是惨不忍睹,主体育场的数个田径决赛夜的观众仅以数百计,被奉为“韩国国民偶像”的孙妍在的个人决赛,南洞体育馆也不见爆满……

毫无疑问,亚运模式或者说大型综合性运动会模式,走到了一个拐点。奥运会已将代表世界最高水平的竞技精英与体育营销界的全部焦点汇聚在一起,诸如亚运会之类的次等级运动会究竟还具备怎样的吸引力与凝聚力?本届赛事的口号“Diversi ty Shi nes Here(多元化照耀于此)”,或许是亚洲体育与亚运会正在坚持的努力方向:譬如,对于具有鲜明亚洲地域特色的藤球、卡巴迪、板球、武术等项目予以设项保护,在部分强国毫无兴趣或实力一般的项目中可以让部分弱小的国家品尝奖牌的滋味——当看到阿富汗板球运动员为银牌泪流满面、伊拉克选手赢下田径男子800米的金牌时,确实令人感悟出体育的伟大意义。但只有意义是没有意义的。观众只会为看得懂的高水平比赛埋单,资本也会作出同样的选择。多元化在丰富了亚运会色彩的同时,势必造成了受众与比赛之间的彼此互不理解,也会令亚运会根本无法实现“瘦身”。

当办赛成本高企不下,大部分亚洲国家的经济又并未处于最佳状态,亚运会成为“烫手山芋”的现实很可能持续一段时间。也许亚运会对于多元化的亚洲有其存在价值,但是不是得克隆奥运模式,这是一个问题。

本报特派记者 沈雷

(本报仁川10月3日专电)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evolhu]

热门搜索: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