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晓琦:男篮实力仍在 干嘛非要做亚洲二流?

败则败矣,我唯独纳闷的是,为什么连主要责任人宫鲁鸣自我批评时还要强调一点,“我们的能力不属于亚洲二流”,偏偏就有那么多人,毫不犹豫地要把中国男篮划入“亚洲二流”的沟里去。

二流,绝不等于二流子,但加上个定语,“二流”就很不好听。亚洲本就是,世界篮坛的第三阶层,“亚洲二流”是个什么概念,放眼全世界莫不是要等于五流、六流?而且,这事情蹊跷在,中国篮球多年来习惯了沉默和低调,习惯了坚持比大众和舆论偏低的自我定位,怎么这次偏偏就搞得乾坤倒转?

又去打五到八名的名次赛了,连续两年这么干了,中国男篮的脸面确实被抹了不少乌黑,可这实在不该妨碍,中国男篮尚且拥有“亚洲一流”的自信。亚洲篮球不是欧洲篮球,有六七支球队都敢自称“一流”,又有至少六七支其他球队稍有“不慎”就能击败一流球队,可亚洲篮球也不是大洋洲篮球,一流球队澳大利亚和准一流球队新西兰之外,余下全都是三流球队。亚洲队,菲律宾、韩国、伊朗们各领风骚间,都不耽误中国队屹立于一流之列。

我们当然必须承认,中国男篮与亚洲对手之间的实力对比,是在发生逆向运动的。我们可能退步了,但对手们也一定是进步了。想当年,西亚球队是根本想不到使用归化球员的,如今这股风气甚至吹到了中华台北队。想当年,亚洲球队是不会那么死心塌地聘请外籍教练的,现在伊朗队则简直把前南地区的教练当成自家亲戚。当然,很多事情我们也在做,可我们做着做着,就有点儿像国内前些年的“GDP高于一切”了,净忙着挣面子去了,扭头才发现丢了里子。

所以难免会有,当年被中国男篮随意横扫的那些球队,如今逮着中国队有恙、逮着中国队重建,卯足力气要多赢你两回的因素。一句话,当你出现自身问题时,人家不怕你了,然后这种精神上的无比放松,又能刺激他们在技战术水平上的高度发挥。举个例子,就是眼前的中国男篮,再跟日本队打几场,不用太费劲地掌控比赛节奏依然是大概率事件,日本队也依然觉得拼下来一场就是赚一场。这种局面下,你若还坚持中国队是连日本队都不如的亚洲二流,那就真叫妄自菲薄。

真正的扪心自问,是坚信还可以“一流”下去的同时,中国篮球要掂量清楚,做哪些事情是可以遏制很多环节的下滑势头的,做哪些事情是可以让自己加快恢复元气的。有些可怕,乍看都是美丽,比如CBA目前的确是全亚洲水平最高、组织最完善的联赛,可是从主办者到俱乐部、甚至到球迷,吃不准究竟什么是促进中国篮球的核心者大有人在。平心而论,我们的确没有美国那么完善的篮球人才体系,我们的确在青少年培训方面越来越粗糙,可在体制更新之前,我们是不是可以借鉴一下,伊朗人为什么也没按着美国人那套来、凭什么人家就成了亚洲霸主?

就跟男篮小伙子们在亚运会上时常表现出急躁心态一下,中国篮球目前最缺的,就是一种心静如水的氛围。篮协每个奥运周期考虑的,就是不惜一切代价杀进奥运会,所以伦敦那个周期反而等于是篮协成就了邓华德(微博)。俱乐部球队打联赛,都急火火地想进季后赛、想冲总冠军,所以会抢着请最顶尖的亚洲外援。媒体和球迷都想盯着“蛋糕上的樱桃”过瘾,于是冒出个新秀就视作谁谁接班人,就得跟NBA联系起来。至于作为主体的球员,那就更不必多说了,从个人技术到战术素养,再到精神气质,哪怕都赶不上前辈,有一点握在手中足矣:自信。

所以,这种综合症,指望区区一支球队用成绩来治愈,根本就是不现实的。惟一值得肯定的是,下决心去实施一项系统工程之前,倒是不妨碍我们继续关注着这支年轻的中国男篮继续尝试升级。宫鲁鸣在亚运会的临场调度确有失误,但他仍是目前执教这支球队的不二人选。国手们的技术和心理素质都暴露出很多缺陷,但他们至少展现了少见的拼搏气质。怕就怕,本该是两条腿走路,非弄得被不少人高谈阔论“联赛与国家队完全是两码事”,到最后你就只能自己接受篮球变成一种娱乐工具。

冲这个“一流”,同学们抓紧努力吧。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xueminlu]

热门搜索: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