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取消加分学校更应重视体育

[摘要]取消高考体育加分政策一出引发热议,有人喜大普奔,也有人担心会带来负面影响,但总体上说,这样的举措利大于弊,值得称道。

【锐评】取消加分学校更应重视体育

最近几年,各地高考体育加分黑幕被曝光的越来越多!

撰文:马跃

9月4日,国务院公布文件,即“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涉及到体育的是“2015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该政策一出再度引发热议,有人喜大普奔,也有人担心会带来负面影响,但总体上说,这样的举措利大于弊,值得称道。

高考体育加分政策由来已久,1978年国家就有相关规定,从1983年开始,更是规定高中阶段参加地区级以上体育竞赛获单项前5名的队员,或集体前3名的主力队员,考分达到规定分数线的,可提上一个分数段投档。1986年,当时的国家教委又规定,获得国家二级运动员称号的考生可降低20分投档。

这些年,高考体育加分政策虽几经改动但一直延续至今,它原本是为鼓励学生强身健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因为加分制度设计本身不够严密,对权力的制约监督形同虚设,运作过程的不透明不公开,高考加分政策在一些地方严重异化,成了一部分人以权谋私的工具,导致各种黑幕重重。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2009年-2014年媒体曝光的涉及高考加分负面案件共有15起。而其中,12起涉及高考体育加分,占到80%。并且,此类“高考加分腐败”并未表现出明显的地域性,东中西部均有发生。其中四川省“独占”两起:分别为2010年中学生游泳锦标赛被疑“加分卖奖”事件,和2012年四川绵阳高价买卖国家二级运动员证事件。

上述事件直接影响了该省此后的高考考生。2013年清华大学四川招生组微博明确表示,“不认”四川省高考体育加分,加分考生在开学后,都需进行资格复审。

可以说,高考体育加分政策早已背离了当初设立的宗旨。有鉴于此,各地在加分政策上不断进行改进,采取了限制加分项目、加强监督环节等措施。2014年的高考体育加分,各地更是呈现“节制”状态,以往名目繁多的加分项被大幅砍掉。这次国务院终于决定从2015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可以说是痛下决心,彻底斩断了控制体育加分的黑手,从根源上杜绝了高考加分不公平现象的产生,令人拍手称快。

然而,取消高考体育加分并不意味着学校可以不重视体育,相反体育锻炼恰恰是中国青少年最需要加强的。在2003年潍坊举行的中国青少年体育发展交流会上,一份“中日韩三国青少年体质对比”报告显示,近20年来,尽管中国青少年学生的身高、体重、胸围等形态发育指标持续增长,但肺活量、速度、力量等体能素质却持续下降。最近几年,全国各地中学生因体测而发生猝死的悲剧也时有发生,这都说明了青少年体质的孱弱。

好在教育部已经有了针对性措施,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今年7月曾表态,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改中,在总课时减少的情况下,把小学三至六年级每周3节体育课增加为4节,高中每周2节增加到3节。任何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借口占用体育课时。相信有了这样的政策,青少年体质的不断提升才有希望,高考体育加分的负面影响才会降到最低。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carylv]

热门搜索: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