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旗】汉密尔顿vs罗斯伯格 宿命的战斗

【方格旗】汉密尔顿vs罗斯伯格 宿命的战斗

本赛季的F1大势完全由梅赛德斯双雄汉密尔顿和罗斯伯格主导,在巨大的容易面前,十多年的友谊就像一缕薄纱,曾经让人钦羡不已的“黄金搭档”明争暗斗。带着11分的差距进入夏歇期,短暂的安逸只是蓄势待发的前奏,让这场梅赛德斯内战朝着更白热化的阶段发展。

风格:速度取胜vs稳健为王

“我不会为尼科减慢速度,”夏休期前最后一场比赛,汉密尔顿收到车队发出的让车命令后坚定地回答说。这完全是他作为一名激进的赛车手的本能。如果换作罗斯伯格跑在汉密尔顿身前,不知道会有怎样的结果,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截然相反的驾驶风格和性格很可能对年度冠军归属起到决定性作用。汉密尔顿与罗斯伯格堪称一对“宿敌”,年纪相同又同时走上卡丁车赛场,然后都走上职业路,2013年,他们在梅赛德斯成为了队友,然而世界冠军只有一个人可以拥有。

从进入F1第一天起,汉密尔顿就用他不可思议的速度震惊了所有人,他在2007年新秀赛季打破了一连串的新人纪录,让两届世界冠军阿隆索带着失落提前离开迈凯轮,随后在2008年如愿以偿摘得世界冠军。英国人把他视为吉姆·克拉克之后最天才的英国车手。

当汉密尔顿如日中天时,罗斯伯格则在正值低谷的威廉姆斯。他的起步没有别人想象得那样一步登天,甚至还引来对他能力的质疑,但即便赛车不如人意、成绩平平,他勤奋踏实的工作态度得到公认。

纵观F1历史,不乏天才车手与勤奋队友的搭配,人称“教授”的普罗斯特与“车神”塞纳共同效力迈凯伦时火星撞地球般的对抗更是一段传奇。就汉密尔顿与罗斯伯格来说,无论风格和性格都与塞纳与普罗斯特有些相似。

汉密尔顿是这个时代最能称之为以速度取胜的车手。无论在迈凯轮还是在梅赛德斯,他已经用行动和成绩证明只要给他一辆完美的赛车,他就能变成一头不可阻挡的猛兽。然而,有时速度可以让你走得很远,但未必能走到终点。今年梅赛德斯的5次重大技术问题中的4次发生在汉密尔顿身上。虽然这4次都与车手无关,但在加拿大同样面对刹车系统散热问题和热能回收系统(MGU-H)问题,英国人没能坚持到最后,而罗斯伯格小心翼翼地“呵护”赛车,战略性地做出让步后守住亚军,显示了自己更宏大的大局观,善于累积积分。这正是当前两人冠军数相同,但后者领跑积分榜的原因之一。

【方格旗】汉密尔顿vs罗斯伯格 宿命的战斗

精神力:一流车感vs工程师大脑

面对革命性的技术规则改革——1.6升V6涡轮增压引擎配合复杂的能量回收系统(ERS)、每场100公斤燃油且100公斤/小时的最大燃油流量、下压力减少——可靠性、效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每一名车手都处在学习过程中。

2013年加盟梅赛德斯时,外界认为汉密尔顿希望提前适应梅赛德斯赛车特点和团队工作方式,事实证明他很有远见。去年,他花了整个赛季来适应赛车和轮胎的磨合,成果就是在关键的2014赛季没有浪费太多时间。从马来西亚到西班牙的四连胜让他看起来与W05赛车达到“人车合一”的境界,显示了高人一筹的车感。

但是说到学习能力,虽然罗斯伯格2013年赛季年度积分不如汉密尔顿,但下半赛季他克服赛车与轮胎磨合的问题后不断缩小与队友的分差,凸显了强大的学习和适应能力。梅赛德斯内部人士透露,德国人会认真研读队友的数据。

相比之下,汉密尔顿认为罗斯伯格的数据没有太多参考价值:“我们的驾驶方式不同。这些数据无法让你理解如何让轮胎保持工作状态、赛车该如何调效、是否需要调整刹车的平衡。”

尽管如此,罗斯伯格清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从2006年在威廉姆斯时就与罗斯伯格合作的比赛工程师托尼·罗斯认为他是现役“最聪明的车手”,而且出色的语言天赋让他在国际化的车队里轻松地与来自不同国家的工程师用他们的母语交谈,“对他打造自己的团队带来很大帮助”。不仅如此,过去四年受罗斯·布朗的指点和近距离观察迈克尔·舒马赫工作对罗斯伯格的成熟起到很大影响,他从不等工程师与自己交流,而是主动迎上,虚心求教,而且能够把抽象的技术专业词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吸收。

这么说并非汉密尔顿懒惰,他知道“需要比过去更好地驾驶赛车”,但他承认就算自己“加班加点”,到最后队友会加更多时间留在赛道上。曾有车队高级工程师坦言,如今赛车运动的发展趋势是车手需要具备“工程师”的大脑,很明显罗斯伯格更符合这个标准。

【方格旗】汉密尔顿vs罗斯伯格 宿命的战斗

心理:暗战中享受成就感

汉密尔顿与罗斯伯格确实是多年征战比赛的同伴,但他们不是死党。长久以来,对于这种亦敌亦友的关系,他们可以处之坦然,所以罗斯伯格不介意汉密尔顿拿他的国籍开玩笑,他可以听懂后者没有敌意。

但是,对于发生在摩纳哥排位赛里的事情,恐怕超出了汉密尔顿可以接受的范围,尚且不论罗斯伯格是否有意,重要的是以这样的方式失去杆位,任何赛车手都不会服气。事实上,英国人就是从那天开始连续在排位赛里倒霉,以至于本赛季干位数4:6落后。除了机械故障作祟之外,英国人在向来强势的排位赛里连续出错,让这场拉锯战的激烈程度可见一斑。

摩纳哥的意外让两人出现了隔阂后,梅赛德斯运动总监托托·沃尔夫和名誉主席尼基·劳达全力协调——后者尤其不能容忍车队内部出现矛盾——让他们恢复了和睦的的关系。可以相信的是这并非表面功夫而已,他们能保持现在情谊可不是“友谊”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互相尊重,无论这种复杂的关系在外人看起来有多么经不起争名夺利的考验。

1988年迈凯伦MP4-4赛车16战15胜,统治力超群,让车队有足够的底气放任塞纳与普罗斯特在赛道升你争我夺,哪怕到最后两人发生碰撞都可以泰然处之,因为双料冠军已经到手。只要没有太大意外,今年的这场梅赛德斯内战无疑复制了当年的经典。

尽管在布达佩斯打破了自己定下的“不干涉车手自由竞争”原则,但总体而言梅赛德斯为汉密尔顿和罗斯伯格营造了公平的环境。沃尔夫强调这是车队在去年马来西亚之后亏欠车迷的,不干涉车手较量也是“银箭”的赛车哲学,哪怕在某种程度上这种策略导致了两人的关系十分微妙。匈牙利赛后,劳达在同意汉密尔顿不该让车的同时也在为车队辩护,他认为车队在“恐慌”之下发出指令没有错。

“梅赛德斯习惯了领跑比赛并且由自己的两位车手争夺冠军,而今天比赛非常困难,”劳达说,“几乎每一分钟,我们都需要为不同的事情做出决定。所以在恐慌的情况下车队做出了发出指令的决定,因为我们需要弥补损失。里卡多的表现最出色,阿隆索也通过战术拿到亚军。从结果来看,刘易斯忽略指令拿到第三,车队没有错,他也没有。”

与此同时,沃尔夫也强调车队虽然给车手指令,但没有要求他们“必须执行”。“我们本来可以在无线电里强硬一些,帕迪(洛维)可以在无线电里发话,但他没有。原因是在那个时候很难判断对和错。”实际上,两位车手都十分享受这种巅峰对决的感觉,不仅因为“战胜队友”是车手生存法则第一条,更因为它能带来更高的成就感。

罗斯伯格在队友因为赛车起火没能在匈牙利与自己并排发车后说,“我更喜欢能够与刘易斯在前面展开较量,这会让我更有动力。”而汉密尔顿在银石比赛前说的话更加意味深长,当时他已经两次退赛,而罗斯伯格还没有。英国人说:“我希望尼科所有比赛都能完赛,但我的名次能在他之前。如果他完成所有比赛而我又排名比他高,这样你就不能说我领先他是因为他遇到了问题,你只能承认我比他做得更出色。”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beppekong]

热门搜索: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