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职业搏击明星养成三要素 必须加强专业性

中国职业搏击明星养成三要素 必须加强专业性

腾讯体育讯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国武术迷(包括部分从业者)都一直心满意足地生活在充满意淫味道的“神话式武术传说”里,自信番邦洋夷之所谓格斗技均属“三脚猫四门斗”,不值一哂,唯吾中华神功高端大气上档次,逮谁灭谁没商量。一系列所谓的“中泰对抗赛”、“中日对抗赛”、“中国功夫vs美国拳击”等比赛应运而生,中国选手在规则的庇护下,同武迷们共同完成了一次次的自嗨。以昆仑决为代表的一系列中国职业搏击赛事的诞生,令很多一直沉浸在“无敌梦境”中的武迷悚然惊醒——“大事不好!原来到了真正公平的竞技规则下,人家的玩意儿比咱的还灵”。自此心生敬畏,也对真正的职业搏击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和喜爱。

充满个人魅力的明星选手,是职业搏击赛事中最吸引人的所在。当今职业拳击界第一巨星梅威瑟每次比赛都会吸引数目甚重的关注目光,动辄单场收入数千万美元;九十年代中后期,彼得•阿兹、胡斯特、安迪•哈格等众多巨星的强势崛起,令K-1 GP赛事迅速风靡全球,打造出一个站立格斗的帝国时代;当今明星云集的UFC综合格斗赛事,更是在全世界MMA赛事中,占据着无可争议的霸主地位……打造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明星选手,是一项搏击赛事长久生存、发展壮大的根本。

关于如何打造真正的搏击明星,笔者认为,三个要素是重中之重——

一、加强专业性

打铁需得自身硬,对于一名明星选手来讲,过硬的实力必须具备。不得不承认,当前我国搏击选手的整体水平,同世界顶尖水平的格斗强者相比,仍然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我国颇具名气的综合格斗选手在接受笔者采访、谈到我国选手同国外高水平差距之所在时,曾这样说:“主要还是在专业性上吧,毕竟人家那边开展这项运动有很多年了,很多细节上的处理都更成熟。一个是在技术和力量的训练方面,他们更有经验,方法也更科学有效;再一个就是在赛前降重方面,很多国际一流选手降重幅度都非常大,经常是平时80kg的人降到可以打70kg级比赛,这样在先天的身体结构方面本来就占据了不小的优势,这些对于国内选手来说,都是很难做到的。”

这段话无疑道破了问题之所在,在很多方面,我们确实继续加强,这需要我们有足够出色的选手,更需要我们有足够优秀、擅于学习的赛事团队;只有真正具备了敢于向全世界任何强者叫板的绝对实力,才真正有资格佩戴起明星的光环。

二、“符号性”的个人特色

纵观全世界任何一个搏击领域的明星级选手,几乎都有一个特点极其鲜明的个人“符号”——每谈及梅威瑟,必然会想起他独步拳坛的提肩防守和种种夸张言行;每想到“蜘蛛人”席尔瓦(D-席尔瓦 T-席尔瓦),必定会回忆起他诡谲灵动的身手和危险度极高的肆意挑逗;每提起“克罗地亚战警”米尔科,他那见血封喉的左高扫不可不说……

这个“符号性”的个人特色,可以来自于技术上的亮点,还可以来自于选手自身的气质类型和性格特质,甚至是与众不同的外形。没有特色的人,最容易被忽视和遗忘,足够强大的辨识度和特殊感,是一个明星选手必备的要素之一。当然了,这一切都建立在刚刚提到的第一点之上,没有足够的实力,再多的噱头都是小丑行径。

三、降低曝光率,增强“贵重感”

好莱坞的大牌明星们,大多遵循着这样一条规律:在没有档期的时候,总是在一个安静的地方、平静地度过自己的假期生活,绝少出现在公众视野之中。这样做的原因只有一个——增强自身贵重感,“想看我吗?到影院来吧,一年只有这一两次机会哦”。

职业拳击界的很多巨星也是如此,每年最多只打三四场比赛,其余的大部分时间里,都不会出现在拳迷们的视线内;然而当他们登台亮相时,总是可以令无数拳迷趋之若鹜,票房数目之巨令人咂舌。

职业搏击是一项个体直接对抗项目,极度强调个人英雄主义且极具观赏性,很容易同观赛者产生共鸣,实力出众、个性突出的明星选手更是很多武迷崇拜的对象。时常见面很多时候真的不如偶尔想念;借鉴于好莱坞明星和职业拳击巨星们的经验,在赛事和选手具备足够高的关注度和影响力的情况下,我们中国的明星选手亦应适当降低曝光率,增强“贵重感”,也为武迷们增添了更多的期待值和观赛乐趣。

这是一个明星造时势的时代,“御室”独家冠名的“昆仑决”在各方的努力下,赛事会日益完善、壮大,将会有越来越多搏击明星涌现出来,为中国职业搏击产业带来一次质的飞跃。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wolfzhang]

热门搜索: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