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乒联跨国新政两头不讨好

[摘要]国际乒联这个提案是24:20通过的,可见内部反对声音也不少。最大担忧莫过于中国队操纵比赛结果,在某些比赛消极应对。这些也是全运会演过的桥段,并不新鲜,借给外省的球员放母队夺冠。

【锐评】国际乒联新政两头不讨好

国际乒联(微博)此次主导的改革或许又将两头不讨好

撰文:马跃

为了打破中国在乒乓球项目的垄断,国际乒联推出了2015年双打可以跨协会组合参赛的新政。这玩法颇有全运会的“智慧”,中国可以派出选手与其他协会配对,自己不丢金牌,又可以带动其他国家运动员。两头讨好,岂是这么容易?

沙拉拉(微博)执掌乒坛时,一直期待乒乓能有更大的市场。要有更大的影响力,则需要打破垄断,所以他一系列的改革都在技术上,比如21分变成11分,增加偶然性。小球变大球,几乎把乒坛怪球手都淘汰掉了。

结果呢?不但没有削弱中国队,反而把欧洲好几位标杆性的老将逼退了。刘国梁(微博 博客)认为中国有完整培训体系。任何新规则改变,可以立刻培养出一批新球员,而欧洲那些靠天赋和努力的个人,反而会变扼杀。

此次打破协会界限的改革是中国乒协主导的。这次改革显得更直接,也更功利。直接透出了全运会的味道,强强联手,共分金牌的玩法,在国际乒联是新改革,在全运会早就玩腻了。

37年前,中国选手杨莹曾经与朝鲜选手朴英玉合作夺得世乒赛女双冠军;95年天津世乒赛上,获得男双亚军普里莫拉茨/萨姆索诺夫也是一对“跨协会组合”。在此之后,国际乒联就禁止球员跨协会组队参加比赛。

如今乒乓球地位尴尬,尽管会员协会众多,但影响力日益下降。哪怕在中国本土,“国球”影响力也在市场化浪潮冲击下,逐渐失去地位。乒超数次想要拥抱市场,依然难以摆脱依赖行政影响力的难题。

国乒赢了,得到的不过是一句,应该的!要是输了,就会招来指责:花了那么多国家的钱,干嘛去了?更可怕的,未来也许连骂你的人都没了。

所以此番改革,国际乒联是想两面讨好。倘若一对由中、外选手组合拿到冠军,那么于内可以交代球迷,于外可以更多协会拿到奖牌。以中国选手的实力,而且选手类型很多,分散出去,夺牌率绝对大大增加。

这个提案是24:20通过的,可见国际乒联内部反对声音也不少。最大担忧莫过于中国队操纵比赛结果,在某些比赛消极应对。这些也是全运会演过的桥段,并不新鲜,借给外省的球员放母队夺冠。

另外,中国目前外流球员越来越多,届时出现两位熟悉面孔,但代表着的是不同协会。这不但达不到对外推广的目的,或许还会导致更多球员流往海外。

肥水不流外人田,要是港澳台也来请求组合,一来语言交流没问题,二来大家一起争光。那恐怕国际乒联很快又要投票取消这个规则了。

一项运动要想良性发展,更多还是取决于吸引力,单靠金牌刺激只能是短期的作用。

乒乓球在欧美其实也很普遍,不过更多被当成游戏,只有中国真正把它技术系统化,训练体系化,并且在举国体制下发展到了极致,成绩好的让老外看不到希望。

国际乒联此举显然实属无奈,但瓜分金牌两头讨好,一定不会有效果。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carylv]

热门搜索: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