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人口=足球水平? 专业体系建立才是根本

一提及青少年足球,挂在中国足球人嘴边的是“踢球的孩子不多”。这是不争的事实。可是,是不是中国踢球的孩子多了,中国足球的竞技水平能上去?足球人口和竞技足球水平间,是否可以划上等号?

截至2013年底,记者了解到的青少年球员情况大致如下:在中国足协注册的1993/94年龄段运动员为2291人;1995/96年龄段的球员为2337人;1997/98年龄段的球员为2047人;1999/2000年龄段的球员为2104人。但是,在去年全运会结束后,由于甲组(93/94)、乙组(95/96)队员因为已没有任务,各地方队也不再组建这两个年龄段的队伍,因而,人才流失相当严重,除了进入到中超、中甲、中乙俱乐部的球员外,其他已离开足球流向社会,转而从事其他工作,或者是进入学校深造。像乙组(95/96年龄段)队伍,在全国范围内,参加今年全国U19青年联赛的队伍只剩下9支。这也使得1995年龄段国青队的组建将遇到很大的麻烦——选材面不广。

没有人是不是意味着队伍肯定就无法取得理想的成绩?

截至2012年底,在韩国足协注册的U18年龄段(亦即1993年龄段)的球员是4984人,日本足协注册的同年龄段球员是160395人。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而且两国注册方式相同。但是,韩国该年龄段队伍在2012年阿联酋亚青赛上夺冠,日本队则是连续三届无缘世青赛。在今年1月阿曼U22亚青赛上,韩国队闯入四强,而日本队则被挡在四强门外。

再譬如,根据阿联酋足协去年7月公布的数据,阿联酋组建1993年龄段国奥队时,全阿联酋的选材面仅为79人。而当年组建1989年龄段国奥队时,选材面仅为94人,比中国这两个年龄段的选材范围更加尴尬。可是,阿联酋89国奥闯入了2012年伦敦奥运会男足决赛阶段比赛。

再举一个例子。约旦队是近年亚洲新晋劲旅,在2014年巴西世界杯预选赛中踩着中国队闯入十强赛,最终杀入跨洲附加赛,距离巴西仅一步之遥。在2013年8月22日,约旦足协公布了一份调查职业足球数据,目前约旦顶级联赛12家球会总共注册的成年球员为237人,其中外援28人。换而言之,本土球员为209人。而中超联赛16支球队中,正式向中国足协报名注册的球员超过470人,除去外援也有近400人。那么,约旦队缘何在踢球人数上无法和中国相比的情况下,淘汰了中国队?

类似的例子,还可以列举出很多。事实上,亚洲各国除了印度、日本等国人口基数很大之外,大多数国家或地区人口远无法和中国相比,在各国踢球注册的专业球员人数自然也无法和中国相比。当我们在谈论国内“只有8000人在中国足协注册”时,“8000”更多指专业足球人口,而亚洲其他各国则包括了众多从事业余足球、草根足球的人数。这就好比,根据中国足协校园办的统计,如今国内正常开展校园足球的人数已经超过百万。但是,这种百万人数跟专业足球完全是两个概念。

因此,踢球人数多少恐怕并不是足球水平高低的决定性因素,就像中国的跳水、体操、举重等奥运金牌项目,全国从事这些专业的运动员人数并不比现在的足球运动员人数更多。为什么跳水、体操、举重运动员,可以成为世界冠军、奥运冠军?原因在于我们在这些项目已经建立起了一整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培养体系,而中国足球至今为止尚未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培养体系。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过多拘泥于“踢球人少”的问题,甚至成为管理者、专业教练、专业足球人掩盖自己水平低下的“借口”和“挡箭牌”。相反,诸如专业体系建立、教练员水平提高、训练水平、比赛质量等更为实质性的问题被忽略了。如果这个问题不认识清楚,中国足球哪怕踢球的人再多,恐怕也不可能在竞技层面上提升战斗力,国家队再过10年甚至20年也就不可能成为亚洲强队。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louisxiao]

热门搜索: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