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劳伦斯有缘无分?已逐渐接近不必迎合

[摘要]其实,不管是否以获得劳伦斯最佳运动员奖为目的,中国体育的转型已是明确趋势,这是由新时期人们对体育要求的变化决定。

维特尔获劳伦斯最佳男运动员 力压C罗詹姆斯截图

维特尔获劳伦斯最佳男运动员 力压C罗詹姆斯

2'18''

56

腾讯视频

本报特派记者 黄罕奭

劳伦斯奖的组织者这次邀请了来自上海、北京、广州等地的10多位中国记者“共襄盛举”,但让人遗憾的是,这是一届跟中国不沾边的劳伦斯颁奖。这些年,中国的经济和体育都在不断发展,中国运动员获得的金牌越来越多,为什么离劳伦斯分量最重的最佳运动员奖依然“遥远”?

有交集,更有差异

看看中国体育的特点和劳伦斯评奖口味的差异,就不难回答这个问题。中国体育的特点是金牌多,冠军多。翻查前14年的劳伦斯最佳男女运动员名单,28人中网球10人,田径9人,高尔夫3人,这三个项目分列前三位。不难看出,劳伦斯的最佳运动员评选,看重的是个人英雄,他们要么来自高度商业化的项目,要么来自竞技成绩有明确量化指标、最能直接体现“更快更高更强”的项目。

中国体育的特点和劳伦斯奖的评选标准有交集,就是运动成绩这一块,但这一块的交集并不大。一方面,运动成绩不是劳伦斯奖看重的唯一指标,项目的普及程度、受欢迎程度和运动员的个人魅力更重要,而这些恰恰是中国体育的弱项;另一方面,中国体育的成绩很大程度是体现在金牌而不是计时器的数字上。在一场乒乓球、羽毛球比赛中获得胜利,或者在跳水、体操等项目人为主观因素很大的裁判打分中得到高分,显然和100米跑出9秒58完全不同。

于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凸显出来:我们应该把劳伦斯奖的喜好作为中国体育的发展方向吗?

可追求,不必迎合

其实,不管是否以获得劳伦斯最佳运动员奖为目的,中国体育的转型已是明确趋势,这是由新时期人们对体育要求的变化决定。登顶奥运金牌榜之后,“金牌战略”的最高目标已经达成。与此同时,中国人越来越渴望在全球关注度更高的主流运动项目中获得认可。我们不能把中国体育的这种转型表述为对劳伦斯奖的一种“迎合”,更确切地说,这是中国体育发展与劳伦斯奖的一种自觉的契合,甚至是一种“不谋而合”。

中国人具有浓重的“获奖情结”,从诺贝尔奖到奥斯卡奖,不管什么世界重要奖项,总要得之为快。但是,过于看重劳伦斯最佳运动员奖,乃至完全以劳伦斯奖的标准决定项目的布局,对中国体育有害无益。这是因为:第一,出于提升民族自豪感、凝聚爱国心的考虑,“金牌战略”和与之配套的“举国体制”仍有存在的价值和必要;第二,劳伦斯奖看重的某些高商业化项目,例如高尔夫和F1,以及极限运动涵盖的冲浪、跳伞等项目,在中国的普及程度非常低。强求在这些项目上取得成绩,即使政府或赞助商有决心和能力投入巨资,最终也可能事倍功半,甚至是“缘木求鱼”。

敢梦想,终能成就

劳伦斯奖在过去,以及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体现的都是欧美的体育审美趣味。但一个可喜的现象是,中国与劳伦斯最佳运动员奖正在逐渐接近,这种接近在未来有望加速。这种判断是基于两点理由。首先,中国在网球和田径这两个劳伦斯奖最重要的领域都涌现出了巨星级的人物:李娜和刘翔( 微博 官网 博客)。其次,世界越来越不能忽视中国的存在,随着经济体量和地缘政治地位的提升,中国成为世界上每一个组织和企业必须争夺的主战场。从“中国十佳劳伦斯奖”的设立,到邀请中国记者采访乃至以后颁奖典礼举办地的选择,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劳伦斯对中国的示好。

目前来看,李娜和刘翔仍然是最有希望获得劳伦斯最佳运动员奖的中国运动员。李娜身处劳伦斯最爱的网球项目,且本身竞技成绩不俗,她的张扬性格或许不为国内媒体所喜,却正合国外媒体的口味。唯一的悬念是,她有没有可能在余下不长的职业生涯中,冲上世界排名第一的宝座?刘翔的跨栏也属于劳伦斯偏爱的直道竞速项目,何况他已经获得过最佳新人奖,多少可以拿点印象分。一旦真的复出并再上巅峰,这种经历更是极富传奇色彩。问题在于,他能创造奇迹吗?

或许中国体育的世界最佳运动员梦想无法在李娜、刘翔身上实现,但中国体育向职业化商业化的转型,和劳伦斯对中国市场的重视,都是不可逆转的趋势。随着中国在世界上话语权的增强,包括体育在内的各个领域,“中国口味”也越来越有望成为“世界口味”。相信终会有一天,中国人能和“劳伦斯最佳运动员奖”拥抱。 (本报吉隆坡3月26日专电)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mandyge]

热门搜索: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