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未来微视频创作的主力军

文/本刊记者 于帆

2013中国体育微视频展播活动自启动以来已经征集到近50部作品,其中不乏优秀原创作品。比如《子龙最后的夏天》,讲述了一位身患重症的棒球少年为梦想努力奋斗的故事,《练习曲》纪录了严苛训练条件下,小体操队员辛苦的日常生活,《足球记》则运用三维动画的形式,制作出了一段关于足球的趣味短片。

这三部作品主题鲜明,制作精良,在所有参展作品中可谓上乘之作,同时这三部作品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全部由学生作者创作,如果仅看作品本身,很难想象这是由在校大学生独立创作的作品。其实早在2012年举办的中国体育微视频展播活动中,大学生作品就已经崭露头角,《OFF THE ROAD》、《三克的梦想》、《地毯上的芭蕾》等作品在互联网上广受好评,并最终获奖,并且大学生创作者去年总共报送23部作品,占全部参展作品的17.7%,和部队官兵、体育组织机构组成了三大参展群体。中国体育微视频展播活动已成为当代大学生展示视频创作才能的绝佳舞台。

在2013中国体育微视频展播活动的启动仪式上,学生创作者代表曾说,微视频创作尤其适合在校大学生。北京体育大学传媒系主任张玉田对此观点颇为认同,他认为大学生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在接受新鲜事物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现在人们生活节奏很快,闲暇时间被挤成碎片,微视频这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更适应当下人们的需求,也更容易被大学生所接受,他们愿意用这种新的创作形式去表达、分享自己的思想观念、生活态度、情绪情感和价值观等。而各类移动终端技术的飞速发展,也为大学生创造了条件,便携式DV、智能手机、单反相机、平板电脑等均可以拍摄视频短片,使得微视频的创作门槛降低。所以,大学生和微视频是一个很好的组合,是一对好伴侣。

在谈到学生创作作品的特点时,张玉田认为,大学生微视频创作主要有三大特点:一是对创意的追求,主要表现在视角具有独到性,对待事物有独特的见解,这是年轻人个性希望得到张扬的一种具体表现;二是对艺术的追求,大学生的作品往往画面唯美、配乐悠扬,说明大学生对于艺术作品非常注重其外在美感的体现;三是对真情实感的追求,大学生希望通过作品展现他们的生活态度,反映他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所以大部分学生的作品是以剧情类或者纪实类为主。

对于现阶段大学生在微视频创作中存在的问题,张玉田认为,由于年龄的关系,大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认识能力稍显不足,深度挖掘的能力需要提升。包括去年的展播活动,主题均为“体育”,但学生们的思路没有逃离固有思维,离不开竞技体育,反映全民健身的作品很少。另外,相较于专业的编导,学生的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抛开技术因素,根本原因在于对作品主旨理解得不够深刻。不过好在现在大学生对于微视频创作的积极性很高,大部分影视艺术类院校也已经开设了相关课程,未来学生创作的作品档次和水平会越来越高。

北京体育大学作为去年展播活动的参展“大户”,今年却还没有报送任何参展作品。对此,张玉田表示,北体大一定会有作品参展,并且质量不低。传媒系在帮助学生借设备,协调场地,联系运动员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同时,由于在去年展播活动取得的优异成绩,今年学校专门设立了视频短片制作这门课程,共有64学时,开设这门高端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希望学生可以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整合成一个整体,通过一部微视频作品把各个环节串联起来。另外,北京体育大学的一个团队自2013年年初开始着手创作《体媒人物》专题片,至今已经制作完成37期,在网络上好评如潮,这部作品通过对不同业界资深媒体人的深度访谈,生动再现了1949年至今的当代体育新闻传播史。张玉田透露,这个团队会从这37期节目中精心挑选符合展播活动要求的几期节目,报送至展播活动组委会。

2013中国体育微视频展播活动作品征集阶段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相较于2012年,张玉田认为今年的作品质量更高,题材也更广泛。对于未来的展播活动,他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现在移动终端发展很快,手机网民的数量也在逐年攀升,更短小的作品可能更有潜力,在传播上也更有优势,希望未来展播活动能够迎合这种趋势和变化。不过对于创作者来说,短小精悍的作品反而更难创作。”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相关微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vikkydu]

热门搜索: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