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上海帆船为何领先 科技团队一个都不能少

等待了一天之后,昨天下午,大连瓦房店将军石港依旧风平浪静,全运帆船女子激光雷迪尔级奖牌轮最终取消……按照预赛成绩,上海选手徐莉佳和徒弟张东霜包揽冠亚军。徐莉佳夺冠之后坦言:“我已经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耐得住艰苦

虽说是在大连瓦房店,但这片海域对徐莉佳来说并不神秘。今年5月起,上海帆船队便进驻了将军石港旁的小渔村,“这应该是我们近些年呆过最艰苦的地方了……”

苦在哪里?“最大的问题是缺水,我们每天都要出海,回来身上就是一层盐渣,不洗澡肯定不行。”但由于当地供水紧张,每两天才来一次自来水。怎么办?队员们只能每天打井水,通过热水器加热后用来洗澡。

此外,住宿环境也很差,“一间20多平方米的房间要住12个人,房间里没有空调,刚开始更没有电扇。”拿到男子激光级冠军的施健说,“徐莉佳虽说是奥运冠军,但也和我们住在一起,听说都热得焐出了一身痱子。”就这样每天上午出海、下午练体能,帆船队苦了足足3个月。

玩得了科技

其实,队员还不是来得最早的。“伦敦奥运会结束一个月,我们的科研团队就进驻了,那时正好是去年9月,和全运会的比赛时间吻合。”徐莉佳的教练刘小马告诉记者,科研人员直接把传感器和浮标放在海里,用了整整一个月,监控该海域每个时段的洋流、潮汐、风向等信息,并传回上海做分析……那时,在做这些的仅上海一家。

上海市体育局科教处的赵荣善告诉记者,“以前运动员比赛都是靠经验,后来我们看到英国、比利时这些帆船发达国家都有这套设备,就和我们高校的科研团队一起攻关了。”

如今,不少省市都在揣摩上海的这套海域监测设备,而上海队已经转向了更新的技术,“这些已经不稀奇了,我们的检测系统,现在可以监控运动员在专项训练时的身体指标。”有了这些,训练变得更加合理有效,“既能控制运动员不出现严重伤病,测出的指标还可以帮助队员在比赛时合理分配体能。”而这,又走在全国的前列。

带得动团队

本届全运会,从OP级到激光级,应该说是上海帆船队的一次集体胜利。就徐莉佳所参加的激光雷迪尔级来说,进入决赛轮的就有多名上海选手,除了代表上海出战,还有选手被借到其他省市。

获得亚军的张东霜虽然仅比徐莉佳小两岁,却是徐莉佳一手带起来的小徒弟。“我们队里有个传统,老队员要带新进队的小队员,东霜当时就认了我做师傅,现在我们是师徒,更是室友,在场上还是对手。”

徐莉佳坦言:“东霜特别有天赋,给了我不少威胁,这也鞭策我不断进步。”

徐莉佳的成功,已经感染了队里的每个人。“平时除了自己训练,徐莉佳还会给小队员们一些体能、海上经验和饮食上的建议。”施健告诉记者,“伦敦奥运会前夕我当了一段徐莉佳的陪练,她为人处世的方方面面都值得学习,特别是在细节方面,徐莉佳对自己很苛刻,垃圾食品从来不碰,赛后的能量补充恢复也很有一套。”

如今的上海帆船队,徐莉佳已非个案。

特派记者 许明(本报大连今日电)

>>>点击进入全运会专题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相关微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ronaldluo]

热门搜索: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