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运足球培养人才效果不佳 凸显中国青训无奈

力压广东等传统强队,历史上首次杀入全运会U20(20岁以下)男足4强的成绩,让新疆U20男足领队杨全斌感到很知足,但他的内心又充满焦虑:“全运会结束后,这批球员该怎么办?”此前因为无缘全运会决赛阶段,新疆U18男足已经无奈解散。这群少年的足球梦才刚刚开始,就不得不遗憾地说再见……

随着U18男足决出冠军,U20男足产生4强,本届全运会的男足比赛已接近尾声。从上届全运会开始调整的男足比赛,因为将设项重点向青少年足球倾斜,而一度被认为将有助于破解中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困境。然而,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却深深感觉到,虽然全运会增设青少年组足球比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各地对于足球后备力量的培养,但国内青少年足球人才的培养困境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重压之下争议频发

如愿获得本届全运会U18男足冠军,令辽宁足球界上下松了一口气。为了准备本届全运会,辽宁提前近一年半就组建队伍,还聘请外教,多次进行海外拉练。一项青少年级别的全运会足球比赛,有必要让包括东道主在内的各支参赛队伍如此重视甚至是“大动干戈”吗?

全运会的足球比赛改革始于在山东举行的上届全运会——在以往只设男足甲组(U20)和女足成年组的基础上,增设了男女足乙组即青少年组。具体到本届全运会,足球比赛共有4个组别,分别是男足U20和U18组,以及女足成年组和U18组。

与上届全运会男女足冠军分别算两枚金牌相比,本届全运会足球比赛的“含金量”得到进一步提升——每个组别的冠军算3枚金牌、亚军算2枚金牌、季军算1枚金牌;第4名到第8名还有相应的银牌和铜牌折算。

奖牌的刺激,使得各支队伍对于全运会足球比赛的重视力度不断增加。本来,中国足协在全运会中增设足球青少年组比赛的初衷,是为了以全运会的竞赛“杠杆”来推动各省市对于青少年足球发展的重视。然而,在现实的成绩压力面前,促进国内青少年足球发展的良好愿望却受到“干扰”,使得比赛中的争议场景不断出现。

在上届全运会中,天津男足和新疆女足“攻击裁判”的违纪行为,曾受到中国足协的严厉处罚。到了本届全运会,足球赛场上依然争议频发——辽宁队在U18男足决赛中获胜,亚军浙江队的教练组在赛后对于加时赛中的点球判罚表示质疑;U20男足小组赛最后一轮,辽宁队2比2战平上海队的比赛更是被外界质疑为“默契球”……

“ 职业足球 ” 难堪重任

众所周知,中国足球在近年来所出现的人才危机,与青少年培养体系的崩塌密不可分。在原有的“基层体校——地方队——国家队”培养模式被打破,而职业化足球青训体系又尚未建立的情况下,中国青少年足球就不可避免地坠入“四不管”的灰色地带。

记者在几天来的采访中了解到,在全运会的“助力”下,虽然各省、市体育局和地方足协对于青少年足球的重视力度有所加强,但绝大多数局限于全运会的适龄梯队。更令人忧虑的是,在传统培养体系被打破之后,大多由各省市中超及中甲球队负责组建的全运梯队,并不能很好地承担起中国足球青少年培养的重任。

在本届全运会的足球赛场,记者没能看到北京队的身影。北京U20男足和U18男足在此前进行的全运会预赛中表现不佳,双双无缘决赛阶段,导致北京足球历史上首次缺席全运会。对此,北京足球界人士在分析原因时普遍认为,这与北京体育局撤编北京男足后备梯队有关。

据记者了解,过去设在芦城体校的北京男足梯队,一直担负着培养北京足球运动员的任务。但在10年前,北京体育局撤销了该编制,将北京男足全运会组队的任务交给了北京国安。然而,由于国安近几年在青少年人才的培养上并不得力,直接影响到北京在全运会足球项目上的竞争力。“北京足球只靠国安俱乐部一家承担高水平后备人才的培养是远远不够的。”北京足球元老金志扬毫不讳言。

对于这些因为全运会而备受关注,还将在未来担负起振兴中国足球重任的后备梯队,专程前往沈阳观摩比赛的前国足主教练朱广沪(微博)出言谨慎:“本来这个年龄段的队员正需要进一步打磨技术,提高综合能力,但比赛和成绩的压力使得队员们很难放松。”此次作为全运会组委会技术调研小组成员的朱广沪,还肩负着向国字号球队推荐好苗子的任务,但谈到这方面的收获,一向爽直的朱广沪却欲言又止……

发展思路仍待转变

以杭州绿城(微博 数据)梯队为班底组成的浙江队,在本届全运会男足U18组比赛中获得亚军,取得浙江男足参加全运会以来的最佳战绩。带队参加完比赛后,浙江队的日本籍主帅小野刚对于中国足球青训有着自己的看法:“青少年球员需要更多比赛的锻炼才能进步,从这点来看,全运会没有问题。但如果把培养人才的希望都放在参加一两项比赛上,可能就很难达到预期目标。”

据记者了解,虽然近两届全运会都设置了青少年组别,但中国足球的后备人才培养并未得到明显改观。以U18年龄段为例,除了参加本次比赛的8支队伍的近180人,再加上预赛阶段被淘汰队伍的100多名队员,国内这个年龄段的其余球员已寥寥无几。

“足球实行职业联赛以后,把培养人才的任务全交给市场,步子有些太快了,也不符合国情。其实,最好的方式还是专业体制与市场体制相结合。”金志扬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本报沈阳9月6日电)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相关微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lukeguo]

热门搜索: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