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曝全运服务不过关 班车安排业余安检野蛮

采访全运会已经好几天了,被绝大多数沈阳志愿者的热情感动着的同时,我还经历了一些让人费解的事情。说白了,这些事情的根子,就是部分所谓服务人员分不清楚服务意识和权力的区别。

最让记者们诟病的就是班车问题。为了更好地服务,展现辽沈大地人民的热情,本次全运会组委会效仿山东全运会,将一片崭新的商业住宅改造成了全运村,除了境外媒体和辽宁当地媒体,全国90%的记者都被组委会集中安排在媒体村居住。媒体村地处浑南新城,无论距离沈阳市区还是各赛场都十分遥远,举个例子,因为赶不上班车,曾有记者打车去场地自行车赛场,单程费用高达100多元。因此,班车就成了记者们出行采访的主要交通工具。但是,班车的安排却相当让人无语。

还是用例子来说明吧,昨天闫珍珍去场地自行车赛场采访,济南选手张磊(微博)张淼兄弟的比赛是在下午5点20分结束,但回媒体村的班车却是5点15分发车,记者们去协调晚一会再发,但班车司机说,只要有一个人他就发车,结果坐那班车的人寥寥无几。好吧,那就在赛场边写稿边等吧,但还是不行,那里的网络一分钟一断,根本发不了稿。更让记者傻眼的是4日晚的游泳比赛,组委会提供的班车运行时刻表上显示,返回媒体村末班车的发车时间是21点,但是,游泳比赛结束的时间却是22点30分,这还不包括赛后采访的时间……

班车安排业余可能跟辽宁第一次办全运会这样的综合大型赛事,经验不足有关,但出现在安检上的问题跟经验就没有关系了。在全运组委会下辖的各部门中,绝大多数部门都得到了记者的认可,比如全运村里的志愿者们都彬彬有礼,各赛区服务于场馆内的志愿者也都热情周到地为观众和记者提供服务,赢得了大家一致好评。但是,在各处安检口上,我们看到的却是个别执勤警察霸气侧漏,那里也是全运会发生冲突最多的地方。在武术套路赛场的安检口,四川队因为箱子里有运动员赛后洗刷的用品而被死死拦住,警察口气生硬、面色冰冷地命令着客人怎样怎样,四川队工作人员只能陪尽笑脸;在柔道赛场,警察坐没坐相地倚在座位上,神色狂傲地勒令“把他的打火机扔出去”,在记者因不满警察态度和志愿者乱翻背包(里面有许多重要资料,丢失将很难工作)而与安检人员发生争执后,另一位警察把打火机砸向已经急于去采访而离开的记者身后,爆炸溅起的碎屑差点伤到其他记者,而且在他们的感染下,志愿者们也都将记者团团围住,声色俱厉地拍照、讨伐……

在这一刻,他们都没有意识到,服务全运的职责并不是将自己手中的权力“最大化”,而是让客人在辽宁过得开心。

(时报辽宁9月4日电)

>>>点击进入全运会专题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相关微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ronaldluo]

热门搜索: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