哨乱祸起裁委会! 洋哨只是足协的“挡箭牌”

哨乱祸起裁委会! 洋哨只是足协的“挡箭牌”

约旦主裁的执法引发国安不满(6月24日中超第14轮国安VS鲁能)

洋嫩哨横行,本土裁判反而缺乏空间难以提高,其间原因在于中国足协及其下属的裁判委员会。围绕着洋嫩哨有多少经济上的、心理上的“玄机”?作为裁判最高职能部门,裁判委员会在管理过程中又产生了多少乱象?

从2013年开始,中国足协改组了裁委会以及评议组,但也形成了混乱的管理局面。这正是“洋嫩哨”横行中超的主要原因。不仅如此,还有本土国际级裁判执法场次太少、裁判考核与晋升缺乏严格标准、晋升顶级资格的裁判难以服众等一系列问题。

地理博士乱点鸳鸯

韦迪时代,为了保证公平,采取了执法裁判员抽签制。从2012年开始,改为“抽签+委派”制度。2013年虽然还在继续抽签,实际上真正实行的是“委派制”。按照国际上通行的做法,一国的顶级赛联,由顶级的国际级裁判员和国际级助理裁判员主宰,执法的场次占到60%左右。在此基础上,带动国内其他裁判员的发展和提高。目前在中超,国际级裁判员的出场率仅占约30%左右,导致的后果就是裁判员驾驭比赛能力降低,错漏判引发的矛盾逐渐增多。

2013年初,在香河基地的裁判大会上,中国足协宣布专业为海洋地理的博士陈国强,被以“高级人才”身份引进到裁委会,具体负责裁判员的委派等重要工作。陈国强此前非国际级裁判,也不是AFC裁判讲师,管理和组织经验欠缺。

根据以往的经验和教训,裁委会委派裁判时,应与执行局、中超公司等召开联席会,确定最终执法名单。2013年中超第2轮,裁委会曾把名单交给执行局、中超公司过目,相关部门立即指出,武汉卓尔主场与北京国安的比赛非常关键而又敏感,裁判王迪的经验和能力尚不足以驾驭好这场比赛。裁委会置若罔闻,坚持王迪执法,结果王迪出现重大错误(被停哨4场以上)。

相关部门指出,多年来,他们对联赛的关键和敏感场次非常了解,裁委会应该重点考虑这些比赛,特别是聘请的洋哨应该执法此类比赛,而不是机械地执行每轮联赛必须有两名洋哨执法的标准。但是,裁委会不听取业务部门的意见和建议,终致从2013年联赛第3轮开始,裁委会独自确定裁判员执法名单,与其余业务部门不再进行沟通。

见义勇为也能晋级

除了裁判员的委派问题多多之外,在裁判员的考核与晋升上也存在诸多弊端。以往,裁判员的考核与晋升有着严格的标准。在乙级联赛执法必须达到一定的场次且考核优秀才能晋级中甲。期间,裁判员的执法要“双向打分”,包括裁判监督给裁判员的打分,然后内部公开相应的排名,排名靠前的裁判员获得晋升。此后遵循同样的规则晋升中超,最后到国际级裁判员。

现在的情况并非如此。2012年至今,晋级的国际裁判员石祯禄,以及国际级助理裁判员王德馨、马济在裁判界引起反响。石祯禄是在只有4场中超执法经验的前提下被晋级为国际裁判员,王德馨则主要是因为“见义勇为”行为受到足协表彰,直接从乙级被提拔到中甲,半年后成为国际级助理裁判员执法中超。马济倒是非常努力、认真,水平也还不错,不过,广大的裁判希望内部公开中乙、中甲、中超裁判员的考核分数及其排名,向大家公布具体、统一的晋升标准。

匿名信直抵总局

裁委会的陈国强还亲自出任比赛监督,并担任全运会四个赛区中的三个赛区的裁判长,这样“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做法,在裁判界负面影响较大。让裁判界怨声载道的是,裁委会在没有太多理由的情况下调整出局多名裁判监督。后来,有些人给国家体育总局匿名写信反映情况,希望裁委会能够阳光运行。

另外,20年前因为“个人污点”被开除的人,20年来从未参加过中国足协的裁判工作,甚至和裁判不搭界,却以裁判监督名义出现在全运会赛场,引发猜测和热议。同样还是在全运会赛场,在关键场次起用的本土裁判李俊,引发女足解放军队的严重不满,因为李俊判罚了不该判罚的点球,直接左右了两支队伍的命运。

足协请来“挡箭牌”

中国足协聘请“洋哨”的终极目的,就是找一个最好的“挡箭牌”。

按照中国足协最初的解释,聘请洋哨的目的有二:高水平洋哨,其对比赛的驾驭和掌控能力,可以让本土裁判受益匪浅;2、一些关键、敏感的场次由洋哨执法,可以平息俱乐部之间的怨气和猜疑,避免“潜规则”。

如今,因为来中超执法的洋哨水平参差不齐,基本上剩下“挡箭牌”了。由洋哨执法,不管水平如何,无论执法好坏,俱乐部都拿他们没有办法,既不能申诉处理,又不能建议“不能使用这名裁判”。足协更乐得躲清闲。

尤其是对于那些非常强势或保级球队,洋哨可以帮足协解决很多问题。比如自从王迪、郭宝龙执法北京国安的比赛中出现“事故”后,国安的比赛就基本上由洋哨执法了,这样国安的投诉就会减少,足协的压力随之减小。本来,足协最初打算洋哨都去执法天津泰达上海申花的比赛,他们各自被扣除6分,必定会引发惨烈的保级大战。后来,因为国安的出现,洋哨就轮流执法这两支队伍的比赛,还捎带上武汉卓尔。

另外,需警惕的是,地方协会请吃的风气有所抬头,少部分洋哨也在列。

不给机会谈何成长

针对洋哨问题,笔者也和几位裁判界老前辈,以及经常担任中超联赛比赛监督的地方足协官员进行了交流。在他们看来,中国足协聘请洋哨的力度确实有些过度了。

一位官员表示,日韩澳的足球水平比我们高,裁判整体水平在中国之上也是很正常的。能够看得出,一些裁判在跑动能力、判罚的准确程度以及控制比赛的能力方面有过人之处。但问题是人家派来的都不是最佳裁判,很多都在该国的第二级别联赛执法,并不能保证所有人的水平都在中国裁判之上。其实中国也有很多优秀裁判,有不少年轻有潜力的,足协应该多给他们锻炼的机会。

一位资深的老裁判则明确反对足协的做法:“我能理解官员的考虑,一切以比赛的安全为重。但年轻裁判,不经历大比赛,不经历挫折,如何能够成长?这样下去,中国裁判的水平永远不会提高,中国裁判距离世界杯会越来越远。”

这位老裁判还提到了舆论环境问题:“现在中国足球的舆论环境太差了,裁判一出事,必然是各大媒体极力报道的对象。球队官员不尊重裁判,队员更不会尊重裁判,加之足协的处罚力度不足,年轻裁判根本得不到应有的保护。当然,我们裁判也要从自身找原因。中国讲究人情世故,但把这些东西,哪怕是下意识地带进赛场,都会影响判罚的准确性,最终吃亏的还是他们自己。”

请洋哨为省钱?!

就本赛季中超“洋和尚大举入侵”的事情,记者采访了一位熟悉国内裁判界的江苏籍业内人士,他告诉记者,足协这种举措一方面是为了推卸责任,另一方面则是省钱。

万达集团介入后,本着高薪养廉的思路,提高了国内裁判员的收入。现在执法中超联赛,国内裁判一场一般有一万元薪酬。一名裁判如果你一个赛季不犯什么错误,再加上运气不错,那么一年下来光执法费用就有十几万。那么,请外籍裁判执法一场,足协给多少钱呢?“500美元!”这位业内人士的话让记者大吃一惊,“不用吃惊,就500美元,这是亚洲裁判界的惯例。”根据规定,洋哨到中超执法,每天的补助是100美金,比赛日当天增加100美元达到200美金。

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比如在南京有一场比赛,一个国内裁判从长春出发,一个洋裁判从韩国出发,往返费用基本上差不多,但是两者的执法费用却相差三倍,“你说是请国内裁判划算,还是洋裁判省钱?”

这位业内人士还炮轰足协在很多重要的场次委派洋裁判就是在推卸责任。“管你踢成什么样,反正是外籍裁判吹的,足协已经做到自己应该做的了。再者说,一个联赛中强者之间的对话,是不可多得的锻炼自己裁判员的机会,但是足协却将这么好的机会直接给了别人。这么搞下去,国内的年轻裁判水平怎么提高?”他还告诉记者,凡是本国联赛水平高的,当地裁判水平都高,“这是足球的规律,中国足球裁判整体水准上不去,联赛水平自然也就上不去。这么浅显的道理,足协是真不明白,还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呢?”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nickelxue]

热门搜索: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