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中唯一中国女性工程师 常年不知F1为何物

[导读]而在威廉姆斯车队的653名员工中,有一名来自中国的女性却“歪打正着”地成为了其中的一员。上周末的浙江杭州,她完成了中国首场F1专题讲座,她就是F1首位中国女工程师陈复加。

陈复加:F1中唯一的中国女性工程师

图为陈复加

陈复加

籍贯:广东汕头

出生年月:1984年11月

毕业院校:英国帝国理工航天工程硕士,牛津大学动物系博士

履历:威廉姆斯车队材料工程师,科学松鼠会会员,科普作家。

◎ 名词解释

F1车队材料工程师

作为结合顶尖科技的F1赛车,材料成为决定车手安全,比赛成败的关键因素。一般情况下,材料工程师属于车队的支援团队,主要围绕车体部件材料的研究与使用,不过,由于倍耐力轮胎的今年出现的隐患性问题,很多车队的材料工程师也被抽调成为轮胎性能研究员,研究轮胎的性能变化与使用。

很多时候,当人们形容F1运动时,总会不由自主地贴上如下的标签:男性、欧美人。

而在威廉姆斯车队的653名员工中,有一名来自中国的女性却“歪打正着”地成为了其中的一员。上周末的浙江杭州,她完成了中国首场F1专题讲座,她就是F1首位中国女工程师陈复加。要知道在当今F1车队中,仅有3名中国籍工程师。

生物学博士丈夫为她暖场

本次演讲的海报是一辆赛车与一个蜘蛛网,人们不禁纳闷,这两样东西间会产生怎样的联系。

不过,当你翻阅陈复加的履历,你会惊讶地发现,这位威廉姆斯车队的材料工程师在牛津大学攻读动物学博士期间,曾研究过蜘蛛丝,而她的丈夫、法裔加拿大人马克斯(Maxime Boulet-Audet)更以此为主要研究。上周日,F1专题讲座前的暖场,正是由看起来很宅、很学术,却显得挺可爱的马克斯带来的。“夫妻档”也成为那场活动的一个看点。

演讲中,陈复加也透露蜘蛛丝成就了这段姻缘。她谈道:“当时,在牛津大学读博士时,我们刚好是一个办公室,工作真的比较忙,所以每天都待在办公室里没有出去玩,时间长了也只能在实验室里找男朋友,这是我们认识的故事,后来就这样走到了一起。这个故事可以算是寂寞的实验室。”

若他们没因蜘蛛丝而步入婚姻殿堂,陈复加也许就不会去到威廉姆斯车队工作。她回忆道:“当时我要毕业了,要找个工作。由于我老公马克斯还在牛津,我势必就不能离开这里。那时候我在实验室里改我的博士论文,然后一个负责仪器的工程师来我们实验室调整仪器,在吃饭中,他告诉我他去威廉姆斯车队工作了,并说那里还在招材料工程师,听说基地在牛津市郊,就动心了。”

当陈复加拨通了她现在领导埃德·伍德的电话时,她与F1的缘也展开了。

丈夫一家痴迷“威廉姆斯”

事实上,在拨通埃德·伍德的电话前,陈复加甚至对F1并没什么基础认知。

回忆那时,陈复加还是觉得有些奇妙:“在电话中,我答应埃德·伍德去参观工厂(威廉姆斯车队设在英国牛津市郊的大本营),其实F1在中国10年,我家在上海,我却对这个完全不了解,我就问马克斯(出生在加拿大魁北克,由于全家喜欢加拿大车手维伦纽夫,所以全家都是威廉姆斯车迷)什么是F1?然后我就去维基百科上查,才知道原来这个就是赛车,我对车也完全不知道,我不开车,也没有驾照,对车完全不了解。但当时觉得反正要找工作就去了。去了以后经理就带我到车队里面的工厂走了一圈,研发室走了一圈,然后车队博物馆也去了一下,然后觉得这个工厂怎么这么干净,地上非常干净,一尘不染,平时工厂你看特别是复合材料,有很多的粉末,但是它特别一尘不染。当时经理坐在我前面问我觉得这个怎么样?我说觉得这个挺好,他说要加班的你知不知道?我说好,然后我就这么进来了。”

去年5月的第二周,陈复加刚进入车队,她对F1的不了解引发了一个小尴尬。“记得那是正式进入车队的第一天,突然我的上司、总设计师埃德·伍德告诉我:‘复加,不要工作了,快过来喝香槟!’那时,我在想这个公司居然这么好,竟然每周都喝香槟,其实我之前很少关心F1,后来才恍然大悟,这是因为马尔多纳多(威廉姆斯车队1号车手)在西班牙大奖赛获胜了。” 不过大家也应该了解,此后这种事情就再没发生过了。

就这样,陈复加成为威廉姆斯车队653名成员之一,也是车队不到40名女性中的一分子。

希望证明中国人也能行

其实很多车迷都有梦想,成为F1车手、F1工程师等。但在表面的风光下,这却是一份压力巨大的工作。

对一名材料工程师而言,这不仅是一份工作那么简单,有时候也掌握着车手的生命。要知道,在威廉姆斯车队的历史中,车神阿亚顿·塞纳就在一场赛车事故中殒命,所以作为这支车队的一员,她更明白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在任何一个赛事中,我们一般讲取胜因素,司机能占50%,他如果在赛事上犯了任何的小错误都是致命的错误,另外的50%就来自我们公司的另外所有人,我们必须帮他把这个赛车设计得非常地安全,出事故的时候他不会出现任何损伤,当然我们还要帮他把赛车制造得更快一点,这样我们可以帮助他获得冠军。我的工作是在第一部分——安全。”

去年冬天,陈复加迎来了自己从业生涯的首次考验,FW35赛车的FIA碰撞测试,然而首次考验差点让她的圣诞节“报销”,“当时我买了12月23日晚上的机票去加拿大过圣诞,而在12月21日时,测试车身的一个部件时,通过指标应是30千牛,但这个部件仅是29.8千牛,结果不合格。只能返工,经过两天的连续加班,终于在23日早上通过了国际汽联的测试,结果是30.1千牛。这样类似的事件在我们公司经常发生,所以压力也比较大。”

可以说,巨大的压力与加班伴随着她F1生涯的处子年。自从她的身份被网友熟知后,她也逐渐了解自己这项工作的意义。她举了个例子:“比如我们刚刚炒掉了考弗兰,过去托托·沃尔夫的离职,不到一个小时,就成为各大媒体的头条,很多网友都通过微博私信我。这让我从侧面知道了这项运动的地位。”

当天演讲结束后,陈复加在自己的微博发了这样的内容:“你们的鼓励真的让我很感动!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多来跟车迷们交流。”其实在与记者的聊天中,她也谈到以后不仅希望以出色的工作证明中国人在这行有实力,更希望能有更多机会为推广F1运动做出自己的努力。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相关微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xiaobai]

热门搜索: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