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三年熏陶王宇收获动力 两届大运终获奖牌

[导读]代表中国大学生田径队出战的清华大三学子王宇,演绎了自己“宇”众不同的精彩。2米28一跃而过,2米31三次试跳失败,他仍然以一枚珍贵的铜牌,完成了自己第二次大运会的旅途。

喀山红宝石队主场,著名的喀山中央球场,如今是大运会田径主赛场。雨后的天幕中衬托着克里姆林宫内的蓝色清真寺尖顶和褐红色的苏尤姆别卡斜塔,矫健的身影从高高的跳高横杆上飞翔而过,这是一组与众不同的风景。

昨晚,代表中国大学生田径队出战的清华大三学子王宇,在这与众不同的风景内,演绎了自己“宇”众不同的精彩。2米28一跃而过,2米31三次试跳失败,他仍然以一枚珍贵的铜牌,完成了自己第二次大运会的旅途。

赛场,遗憾与满意并存

结束比赛,身材修长的王宇走向场边,轻声对中国队副领队杜超说:“哎呀,真是抱歉,他俩的实力还是挺强的。”

遗憾与满意,大概是他此时心情的两种写照吧。说是遗憾,他曾在5月的北京国际田联挑战赛中创下个人最好成绩2米33,心底隐隐有一种期盼,希望以一枚世界大运会的金牌为自己不会太长的大学生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说是满意,从上届的第四到现在的第三,毕竟是一个不错的进步。况且本届跳高角逐水平不低,伦敦奥运会冠军、俄罗斯名将乌科夫也没能跃过2米31的高度,排在王宇之后名列第五。

“发挥挺好的,自己尽力了,对手还是很强大,他们两个人实力在我之上。虽然取得第三,我觉得大运会的过程还是比较满意的。”两年前的深圳大运会,中国代表团旗手获得第四,王宇说,这次能站在领奖台上已经很不容易,他会找出自己不足,再接再厉,让自己变得更强。“花了两年的时间从第四变到第三,看看再花两年的时间能不能从第三变到第二或者第一。”

校园,读书与训练齐重

在进步中找寻差距,在遗憾中赢得前进的动力——清华园三年的熏陶,让这位90后学子,在渐渐升高的横杆前收获了人生的感悟。

进清华园前,他的高中就读于清华附中的马约翰特长班,特长是跳高,拿过全国中学生运动会的冠军。王宇出身体育世家,父母年轻时都是中长跑运动员。小时候练过羽毛球、游泳、高尔夫,但没练过跳高。继承了父母优秀基因的他四肢修长,初中毕业时可以轻松跃过1米9的高度。王宇的天分被清华附中的老师发掘,16岁就此告别家乡珠海,来到北京。

他在马约翰班学到了许多。知道清华著名教授马约翰先生是我国近代体育的先驱,马约翰有一句名言,“体育是培养健全人格的最好工具。”王宇觉得,“马班”是一个“修身养性”的地方,“在这里不仅是学习和训练,更要学会怎样做人。”

训练与读书,就像跳高架的两根立柱,只有两者兼顾,人生的横杆才能稳步升高。高中读的是理科班,王宇训练读书不敢偏废。2010年秋,他正式入学清华,读的是经管学院会计系。大学生活一如往常,上午读书下午训练,晚上还有晚自习。他享受着清华园温馨的书香气息,“如果去专业队,上午练下午也练,虽然吃得好休息得也好,但我会不适应的。”

人生,两重付出双倍收获

亦读亦训、体学兼顾,做大学里的运动员,有文化、有知识,校园生活对于人生的乐趣,也许是一些专业队选手所无法品尝的。

他读书很用心,功课保持在班里的前五名;训练也很有成效,一年级的时候,他就以2米28的成绩夺得全国冠军赛冠军。今年5月,北京国际挑战赛,他跃过2米33。

王宇庆幸自己遇到了好教练。从高中到大学,他的主管教练均是王嘉陵。王教练执教于北京海淀体校,被清华附中、清华大学聘请多年。他喜欢这种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我遇到王教练,就像是在沙漠里遇到了甘泉。”

王教练对弟子也是很有信心:“现在不少运动员有负面新闻,包括个人膨胀、师徒矛盾,大多因为缺少文化,没有涵养;如果运动员都去学校里好好学习,情况肯定不会是这样的。”

文化学习丰富了选手的精神内涵,而周游世界参加大赛拓展了视野,让王宇学到了不少在校园里学不到的学问。他说,自己喜欢比赛,喜欢大运会,也喜欢上了喀山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两重付出,双倍收获。

眼下,王宇跳高横杆的目标是2米35,下一站是8月的世锦赛,再后是9月的全运会;他人生横杆的目标是好好学习顺利毕业。他说,将来毕业了,也许会参与田径运动的商业开拓,让国人充分领略“运动之母”的独特魅力。 本报特派记者 叶志明(本报喀山7月10日专电)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相关微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xiaobai]

热门搜索:

    登录
    同步:

    最热评论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