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坛周报:全运会别给地方财政留下大窟窿

[导读]一届成功的大型综合性运动会,应该别给地方财政留下大窟窿,少留点一些半拉子甚至豆腐渣工程,同样也不需要大而无当、整日闲置的场馆。

特约记者丹宁述评

围绕全运会的新闻近期还真不少,可惜的是,正面的新闻似乎不太多。上周末,田径场上演了抢跑违规不处罚、破了纪录不承认的闹剧;17日,网球场上运动员干脆和保安们打架。

看来,“当好东道主”可不是表表决心那么容易的。

作为好的东道主,“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是起码的心理基础。如果办赛是纯粹的行政任务,那就别指望主人发自内心的好客;如果把办赛作为纯粹的商机,那难免会出现各种服务偷工减料的新闻了。

待客之道的第一条,要让远道而来的运动员没有后勤保障上的后顾之忧。无论如何,让运动员在训练比赛之余吃不饱,或者是因为场馆设施的质量问题而受伤,都很难称得上是“称职的东道主”吧。资深体育记者或许至今还抱有对某届城运会的记忆,那一届东道主其实花钱不可谓不多、态度不可谓不诚恳,可在很多人心目中,关于那届城运会的记忆却只残留下了“女足运动员集体食物中毒”。

到这个份上,东道主就似乎不能算是当得很成功。至于比赛场馆,其实不必贪大求洋,奥运会上也不乏闭幕式后就要拆除的临时性场馆,但不管是永久性的还是临时性的,场馆建设的专业程度都不能打折。要靠铺毛巾来吸水的场地似乎跟“全运”形象不符。

除了后勤和硬件之外,东道主还应该营造一个良好的“软环境”,那就是公平公开公正的竞争环境。

不是说东道主就不能疯狂地摘金夺银。花了几十亿整治场馆,再花上几百亿甚至上千亿来提升城市整体的硬件水准,谁规定:东道主在竞技场上也应该给他人作嫁衣裳?在我们能够回忆起的几届奥运会当中,除了希腊实在是整体竞争实力实在有限,抱定胜固可喜、败亦欣然的心态,放弃了在金牌榜上一争短长的雄心,其余东道主无一不抓住机遇,实现了竞技领域的重大突破。萨马兰奇、罗格这样的国际奥委会主席也早就下过定义:一届成功的大型综合运动会,东道主运动员的上佳发挥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正常意义上的“天时地利人和”大家可以接受,但要有度。尽量少出现和东道主运动员直接相关的争议判罚、负面新闻,其实就已是一大成功了。

从更高的层面来看,当好东道主还是对地方政府的一场大考。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乃至各色工作人员充其量几万人,全运会一结束就抬腿走人,当真是“不带走半点云彩”。东道主当得是否成功,关键要看给本地体育事业、本地老百姓能留下什么?

昔日大户人家的败家子,请各路名角唱上一次堂会,家里没准就揭不开锅了,全运会的东道主当然不必有此担心,但一届成功的大型综合性运动会,应该别给地方财政留下大窟窿,少留点一些半拉子甚至豆腐渣工程,同样也不需要大而无当、整日闲置的场馆。对于足球,这个世界上有谁敢说比巴西人更狂热?但也有很多巴西人已经对政府举办世界杯的过高投入表示不满了。量入为出、从长计议,这才是真正对家乡父老负责。客观地说,历届全运会东道主在这些方面需要改进的地方真不是一点半点。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相关微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xiaobai]

热门搜索:

    登录
    同步:

    最热评论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