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术项目在中国倍受关注 赛事细节仍需雕琢

[导读]浪琴北京国际马术大师赛从2011年的首届至今,赛事整体一直在朝着“进步”的方向发展,但瑕不掩瑜,从今年的比赛来看,很多细节方面仍然存在问题,出现了一丝美中不足。

转眼间,浪琴北京国际马术大师赛已经走到了第三个年头。从2011年的首届至今,需要肯定的是,赛事整体一直在朝着“进步”的方向发展,但瑕不掩瑜,从今年的比赛来看,很多细节方面仍然存在问题,而这也让看上去“优雅”的比赛,出现了一丝美中不足。

中国的马术项目,之所以发展缓慢,很大的原因是因为“疫区”的影响。但面对如此难题,赛事主办方还是十分努力的在弥补这一缺陷——邀请欧美高水平的马术选手,保证比赛质量;花费大价钱购买马匹,满足运动员的需求等等,就像赛事赞助商、浪琴表中国区总裁李力所说,“主办方一直在想办法努力提升比赛,赛事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提升。”

赛事方面的改变,十分显著,但抛开比赛本身不谈,很多细节上仍然存在着问题。

三年的比赛都选择在“鸟巢”举办,不难看出,主办方希望借此来提升赛事的名气。但不可回避的是,马术在中国的群众基础毕竟还很薄弱,尽管今年的观众人数比往年都有所增长,但在如此之大的赛场内,加之北京并不温暖的天气,如果刨除内场帐篷中的观众,单论看台上的马术迷数量,恐怕只能用“惨不忍睹”来形容了。

其实,观看马术比赛,内场确实是很好的欣赏席位。但与网球相似,在比赛中,观众都需要给选手营造一个安静的氛围。可在本次比赛上,在观众相对集中地内场VIP帐篷边,经常可以看到小朋友追跑嘻嘻的身影,更有的甚至站到广告箱上大喊,这对于选手们的影响可想而知。

19日的开幕式可以算是整个赛事的一项重头戏,赛场的灯光渲染和歌舞表演都很好的为比赛进行了预热。但场上光鲜亮丽,场下却难掩混乱。歌唱表演后,演员对麦克风的安排提出了质疑,而舞蹈演员上场的走位也与众多摄影记者的站位出现了冲突,最终只得让所有摄影记者先让位,以保证表演能够正常进行。

对于一项国际赛事,又是目前国内级别最高的比赛,媒体的报道对整个赛事有着一定的影响。但在偌大的“鸟巢”之中,记者却连一个媒体中心都没有找到,甚至在场内连一个负责媒体的工作人员都找不到,最终只得“自食其力”的到处打听后才知道,原来马主所观赛的帐篷堪堪就算是当做“媒体中心”了。

马术项目在中国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关注,但这不应该仅局限于赛事本身,马术文化的提高,才是发展的根本基础。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相关微博

[责任编辑:xiaobai]

热门搜索:

    登录
    同步:

    最热评论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