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外援是“药”不是“饭”。

新华网北京3月29日体育专电(记者徐济成李博文王浩宇)2013年中国男篮职业联赛(CBA)总决赛29日落下帷幕,山东黄金队连输四场不敌广东东莞银行队,以常规赛和季后赛双亚军的排名结束了自己异军突起的赛季。有三个国际球员或称“外援”的山东黄金队,用两个3比0横扫东莞新世纪队和卫冕冠军北京金隅队冲进总决赛,这是CBA史上的第一次;三个“外援”的山东队从上个赛季的第13名,龙门穿越跳到常规赛的第二名,一个赛季跨越12个名次也是第一次。很多舆论认为,山东队异军突起主要是三个外援的功劳。

这么多的第一次,仅仅是山东队增加了一个“外援”,而且是亚洲的“外援”,就能做到的吗?

从2008/09赛季开始,每个赛季都有至少6支CBA球队,即排名在12至17名的球队,可以引进三名外援;也就是说,过去5个赛季,有30支次球队使用过三外援政策,但只有山东队创下了12台阶跳跃并打进总决赛的奇迹,同时也突破了此前上海队保持的拥有三外援可以打到半决赛的记录。

那么?对于CBA联赛而言,“外援”到底是什么?对于那些可以使用三外援的球队,“外援”又是什么?

首先,外援是“药”,但不是“饭”。从1997年浙江男篮(微博) 开始引入外援,首要目的就是为了弥补球队青黄不接的阵容。1988年汉城(首尔)奥运会之后,中国体育开始实施“奥运争光计划”,重点发展投资少、金牌多的“小球以及技巧、难度、女子和少众”项目,足、篮、排三大球等投资多、金牌少的团队项目的编制和经费遭到无情的削减。十年之后,高水平的球员廖若星辰,俱乐部一方面用老将顶着,同时拔苗助长,另一方面就是直接找国际球员。对于当时“身体虚弱”的中国篮球而言,外援就是兴奋剂和“大力丸”,虽然补力气,但不补元气。

进入2000年之后,外援的作用明显,各队普遍采用,由一名放宽到两名。与此同时,那些青训体系比较好的俱乐部如广东、上海、辽宁等,自己的年轻球员也开始崭露头角。这时候,外援的作用分为两种,一种还是单打独斗的“大力丸”;另一种则变成了水,让中国球员如鱼得水,整体发挥。如宏远和当时有姚明、刘炜、章文琪的上海队。

山东队就是培养自己孩子的典范之一。从全国的选材,如睢冉(微博)和丁彦雨航,到本省的聚材,如陶汉林和李敬宇,再到教练的更新换代和磨砺经验,经过10年多批次的努力,这些九零后的孩子们终于成为山东队的“元气”球员。上个赛季他们名列第13位,非实力不够,而是经验不足。今年山东的国际球员杰特、佛罗曼和阿巴斯,都不是那些场均40分的“大力丸”,但他们是最好的“外援组合”,弥补的是年轻的山东队经验和节奏的短板,他们和山东队的本土球员是水和鱼的关系。

培养自己的孩子和使用双外援、三外援之间并不是非此即彼的矛盾,而是可以调节的分寸。外援在1、2、3名之间加减的依据,是看中国球员能力的强弱。竞技体育的对立面很重要,和高手过招儿进步就快,和弱敌相遇只能弱化自己的能力。一个联赛市场吸引力的关键是要有悬念和对抗,是如何营造水平均衡的竞赛环境,这个环境就像热带雨林,有竞争才会有参天大树。

改革开往30年,中国体育词汇也大大丰富起来。但“外援”这个说法,虽说已经朗朗上口,被人普遍接受,但仅从字面上解读,还是透着闭关自守、内外有别、抱残守缺,不给人家办户口随时就能遣返回乡的味道。

什么时候我们不叫“外援”而叫国际球员了,首先就是一个理念上的进步和提高。比如广东队的总决赛MVP易建联不是“外援”胜似“外援”,其实力就来自他在NBA(微博)多年的磨练。这些国际球员应该成为国内球员赶超的标准。什么时候我们各个位置上都有20个、30个易建联一样球员,中国篮球肯定就是世界四强的水平了。因为到那时候,“外援”就是中国职业联赛球员群体中的一部分,而中国联赛是世界的一部分。(完)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相关微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cyrusliu]

    热门搜索:

      登录
      同步:

      最热评论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