谌龙:林丹等前辈都值得学习 但我不是林丹

[导读]不管林丹、李宗伟还是陶菲克,他们身上都有很宝贵的东西值得我学习,但我就是我自己。

谌龙:林丹等前辈都值得学习 但我不是林丹

全英羽毛球赛男单谌龙(微博)力克李宗伟(微博)夺冠

标志性的眯眼憨笑,仍显稚嫩的夺冠感言,24岁的谌龙赢得职业生涯迄今最重要的一场胜利,首度捧起全英羽毛球公开赛冠军奖杯。

颁奖礼上,世界第一李宗伟沦为了中国新星身边的“悲情配角”。这似曾相识的场景,让世人迫不及待为谌龙送上“小林丹(微博 博客)”的头衔。

不过,谌龙并不愿意别人这样称呼自己。“不管林丹、李宗伟还是陶菲克,他们身上都有很宝贵的东西值得我学习,但我就是我自己。”拒绝“小林丹”的称呼,并非不渴望取得比肩前辈的成就,只是在谌龙看来,每个人的成长历程都只属于自己,“所以,现在的我会更注重寻找和定位真正的自己。”

一场惨败,如梦方醒

①“危地马拉在哪里?”2011年8月8日,伦敦温布利体育馆,谌龙一脸茫然地问教练。一个远离羽毛球中心的中美洲小国,一位名叫科登的三流选手,在世锦赛首轮给他一记当头棒喝。那是他经历过最惨痛的失利,也成为他职业生涯的分水岭。

1989年初,龙年尾,谌龙出生于湖北沙市。8岁报名参加羽毛球兴趣班,11岁进入厦门队,爱玩的个性让他很难专注于训练,但不俗的天赋和身体条件,足以助他跻身全国少年赛八强。

6年的专业训练,为谌龙敲开了国家队大门。成为国家二队成员后,这个未满19岁的大男孩仅用半年时间便完成了从全国青年赛亚军到世青赛冠军的进阶。2009年,他在3个月内连续击败李宗伟、林丹和陶菲克3名顶尖球员,引来业内惊叹声一片。

“优秀运动员的成长过程中,一定会有非常难忘的失败经历。一场比赛就能把人‘打醒’。就像林丹雅典奥运会首轮出局,结果出人意料,就会让人特别重视。”在国羽总教头李永波(微博 博客)眼里,任何运动员都必须要在失利中锤炼自己。而世锦赛“一轮游”就如一盆冷水,将顺风顺水的谌龙从头到脚“浇”了个清醒。

时至今日,那难熬的一周依旧刻骨铭心。他清楚地记得自己每个夜晚都翻来覆去,一下瘦了3公斤。他悔恨自己没有将科登列为研究对手,一遍遍地问着周围的人:“不能再打一次?”找师兄鲍春来(微博 博客)倾诉,努力说服自己直面挫折,终于,他走出惨败的痛苦,以更加积极的状态投入训练。

连续3站超级赛冠军,两度在决赛中力克李宗伟,世锦赛后的谌龙以此宣告自己从逆境中奋起。李永波评价弟子说:“经历过了2011年世锦赛,谌龙真的长大了。”

一枚铜牌,自我转变

②同样是在伦敦温布利体育馆,谌龙在“伤心地”迎来职业生涯首次奥运之旅。在林李争雄的格局中,他被视为最有可能打破格局的新生力量。

带着多次战胜对手的经验和自信,谌龙在半决赛中与李宗伟再度相遇。他试图以从前的方式复制胜利,却发现老辣的大马“一哥”早已成功破局。0比2败下阵来,无缘与林丹会师决赛。随后击败韩国名将李铉一,他最终收获一枚奥运会铜牌。

经受过奥运会的“洗礼”,谌龙看到了自己与林李二人的差距。他变得更加独立,也更有意识地去独自思考一些问题。周围人发现,他彻底收起了玩心,不再把大部分业余时间用在打游戏消磨时间,而是尽可能将生活变得简单一点,积极主动地思索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加出色。

“毕竟单打是个人项目,输或者赢都要自己去面对。”如果说世锦赛是一次成长历练,奥运会便是谌龙真正走向成熟的起点,“现在,每一天的训练,我都会和夏煊泽(微博)指导进行沟通,有时也会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谌龙说,这样的自我转变,有助于他进一步看清自己。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坐标”,才能实现从优秀选手到顶尖选手的升华。

一份心愿,圆梦里约

③即便拿下全英赛冠军,谌龙似乎仍未习惯享受明星级的礼遇。2010年将自己的照片挂进国家队冠军墙后,他的履历表上始终缺少一个足够分量的冠军。毕竟,再多的超级赛桂冠也比不上一座世锦赛或奥运会冠军奖杯;虽多次成为团体赛冠军成员,他还从未作为头号单打肩负起为球队抢分的重担。

“我的世界冠军,还缺少含金量。”没有人比谌龙更清楚,要真正打破林李“二人转”的格局,他需在世锦赛和奥运会上证明自己。随着盖德退役,陶菲克、林丹甚至是“劳模”李宗伟都不再将球场作为生活的唯一重心,谌龙迎来了上位的最佳时机。8月的世锦赛和3年后的里约,能否成为他实现飞跃的舞台?

“奥运会主要就看2016年,希望能有好的结果。”嘴上说得含蓄,谌龙已用行动表露出“抢班夺权”的决心。李宗伟在全英赛失利后也感叹:“对我而言,林丹绝不是唯一对手。谌龙还很年轻,而且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他正在一天天变得更好。”世界第一认为,谌龙已具备了在世锦赛称雄的实力,取得突破只是时间问题。

当然,除了李宗伟,谌龙面前还有老大哥林丹。至少目前,“超级丹”仍是羽坛一道无解的“难题”。不过,在竞技体育的世界里,长江后浪推前浪是必然规律。谌龙若要在里约成为下一站天王,就势必要完成对“超级丹”的超越,相比心态和经验上的差距,年轻是他最大的资本。 本报记者 谷苗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xiaobai]

热门搜索:

    登录
    同步:

    最热评论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