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身特奥八年姚明在学习 称会让女儿参与慈善

作为本年度全球最大的体育与慈善盛会,第10届特殊奥林匹克世界冬季运动会上周在韩国平昌开幕,姚明第一次以国际特奥会董事会成员的身份出席活动,引起了媒体众人的关注。自从退役以来,姚明活跃于各种慈善活动场合。对于这样的转变,姚明说自己还在学习阶段,他呼吁社会上更多有影响力的人参与其中。

既要苦干更要宣传

在特殊奥林匹克世界冬季运动会举行期间,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全球发展峰会在也韩国平昌举行。这次峰会由特奥全球形象大使杨澜主持,除了姚明之外,马拉维总统乔伊丝·班达、国际特奥委员会主席施莱弗、英国前首相布莱尔的夫人切丽·布莱尔均前来参加。在由布莱尔夫人主持的分组讨论中,姚明首次用英语发言,并且回答了布莱尔夫人关于中国特奥事业发展状况的询问。姚明说:“自从2007年上海举办特奥世界运动会以来,特奥在中国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相比中国的人口基数,提高的空间依然巨大。”

在这次峰会上,与会人员讨论了智障人群面临的挑战。在世界各地,智障人士以及他们的家庭均不同程度地面临着相似的困境:不平等的健康、教育和就业机会,异样的眼光等。姚明比较关心的话题是如何让特奥可以在宣传上做得更广泛一些。他说:“我们特奥会做了很多很多事情,但是被社会所认知的还远远不足,比如有时候甚至会和残奥会搞混——至少在中国这样的情况很多,我不知道在其他国家是否也如此。尽管我们有很多在社会上有影响力的人参与,但是更重要的是社会上更多人的认知。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推广这项运动,帮助更多的特奥人士。”

在现场发言中,姚明希望媒体能够对这个事业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也希望每个人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在社会化媒体的新时代传播关于特奥的信息,让更多人关注特奥、参与特奥、支持特奥。姚明说:“在这里,我认为媒体的参与和帮助是非常非常必要的。社会也是一个课堂,当我们走出学校,其实进入的是社会这所大学堂。那么谁是社会课堂的老师呢?媒体是一股非常重要的力量。作为一个传播业的从业人员,如果大家都能关注、参与、呼吁,那力量一定是非常强大的。在这方面,我们一定要放一部分力量去做,不能光埋头苦干。我们中国以前强调,做好事要像雷锋一样不留名,我不是否定这种精神,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曝光是必要的,因为这会换来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自我完善不断学习

过去,姚明的身份为特奥会形象大使。这一次出席平昌冬季特奥会,姚明有了另一个身份:国际特奥会董事会成员。这是他第一次以这个身份出席特奥会,姚明说自己有些紧张:“这里聚集了恐怕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一批人,大家一起讨论这个组织的未来发展方向。很多人都具有非常丰富的社会经验和企业管理经验,像可口可乐的穆塔先生,哈佛大学的教授等等。对于我,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机会,当然我也非常希望能够提供我自己的见解。”

作为特奥董事会成员,姚明要考虑特奥会今后的发展方向,和过去的形象大使身份参与有很多不同,他说:“我需要更深入地参与、讨论、倾听,现在提出的每一个计划和想法,可能都会在将来成为现实,因此,感觉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也更谨慎。我希望能够对将来的发展起到正面作用。”

姚明参与特奥已经8年,这8年,他参与全球特奥事业、关注智障群体,亲眼所见、亲身经历,他说这也是个自我完善的过程:“当你付出一些东西的时候,你得到的是心理上和精神上的回报,每次你都会有些感悟,在这个过程中,你会自我感觉得到提升。”

要给女儿开慈善课

在有了女儿姚沁蕾之后,姚明说做慈善是一种责任,不会因为女儿而有特别之处,他还会考虑带着女儿一起做慈善,进行体验,因为对于生活在大城市的孩子来说,这是很好的教育和学习的方法,也是重要的一刻。现在小沁蕾已经两岁半了,姚明说,这堂课很快就会开课了:“快了。她两岁半了,再等个一年两年应该就可以了。”姚明说,他现在的生活丰富多样,基本上能保证每周上课,然后就是一些事务性的处理。每天面对的挑战和任务都不同,这让他感觉很有意思。

回忆起过去当运动员的激情岁月,姚明说他也享受当下的平淡日子。

虽然有消息说,在今年春节期间举行的全明星赛上,休斯敦火箭会特意为姚明举办一次退役仪式,但他本人并没有在意。同时,他也反驳了媒体关于他和林书豪(微博)的报道,说两人之间沟通并不是媒体报道的那样热络:“这个你让我怎么说呢,人家林书豪打比赛那么忙。他们是监听了我的手机呢,还是监听了林书豪的手机,知道我给他发短信?我已经很久没给他发短信了,因为比赛当中球员总是很忙的,而且这个赛季他承受的压力很大。我不愿意去打扰别人。”

姚明·语录

“特奥最大的意义在于能够使智障人士不会被孤立在家里、被孤立在社区以外。”

“人是一种群居动物,需要一种归属感,人需要一个社团和一种文化来保持自己的精神健康。特奥会选手和奥运会的最大区别在于,特奥会更注重‘重在参与’的精神。”

“我们中国以前强调,做好事要像雷锋一样不留名,我不是否定这种精神,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曝光是必要的,因为这会换来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本报记者 陈嘉堃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相关微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yanqiao]

热门搜索:

    登录
    同步:

    最热评论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