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世界A级裁判郁鸿骏一起穿梭羽坛时空

文·李旭

羽毛球运动员,第一批国家级裁判,世界羽联(微博)A级裁判长,A级裁判长里屈指可数的中国面孔,3次参与奥运会的裁判员工作,临场执法40余次国际大赛,编写项目规则、竞赛手册……用著名裁判郁鸿骏自己的话说,“一辈子都是吃羽毛球这碗饭。”

泛黄的照片会说话

郁鸿骏老爷子的家里几本厚厚的相册,记录着他“从艺”几十年来的历程。翻开照片,从亚洲到欧罗巴,跨越上世纪70年代来到21世纪,犹如在洁白羽毛的陪伴下穿梭于时空之间。

他有一张和 汤仙虎在上世纪90年代执教印尼队时期的合影。彼时的汤导,头发乌黑,神采奕奕。其实,两人的渊源比这还要长太多。“第一次临场执法汤汤仙虎的比赛是在1971年,他对阵马来西亚的古纳兰(古纳兰后来成为了世界羽联第一副主席)。”

对于郁鸿骏而言,那场40年前在上海江湾体育场上演的友谊赛仿佛就发生在昨天。第一局,古纳兰一度以13比8领先,但后来被翻盘。第二局,汤仙虎完全掌控了局势,势如破竹地打出一波13比0的高潮。胜局已定,汤仙虎先是故意发球下网,让对手破除零分的尴尬,接着一个半场球杀球得分,这才结束了比赛。对手的“放水”,古纳兰心知肚明。比赛结束的那一刻,他站在场地中央,给汤仙虎深深鞠了一躬。

接下去的故事或多或少还和古纳兰有关。一张工作照把老爷子的思绪带到了1994年的汤尤杯赛场。正是那届尤伯杯的决赛,拉开了张宁(微博 博客)与张海丽之间10年恩怨的序幕。不过,在郁鸿骏看来,张宁的输球实在是情有可原。“印尼球迷真的太疯狂。每个人脑门上都绑了一条红绳,大鼓擂得震耳欲聋,彩带能甩到司线的眼睛上。当时已经在羽联任职的古纳兰额头上被看台扔下来的小物件砸中了,瞬时起了一个大包。”他半开玩笑地说,如果那场球张宁赢了,估计停在赛场外的汽车都要遭殃了。

雅典奥运会,郁鸿骏担任副裁判长。中国羽毛球队教练组在大赛中的认真细致,给他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在一场中国对韩国的女双比赛中,当双方运动员已经在比赛场上热身练球、担任本场比赛的国际司线裁判员组一行10人列队行进在入场途中时,中国队领队李永波(微博 博客)急步跑到裁判长席。“因为裁判长工作席位设在看台的第八排高处,李永波等不及上去,就抬头冲着我喊,司线员中有韩国的李相福(李相福是与李永波同时代的韩国男双名将,比赛场上的老对手),要我转告裁判长,李相福不能做该场女双的司线员,应该回避。”

雅典奥运会比赛时,司线员都穿着统一的服装,并且头戴鸭舌帽,帽沿压得低低的,很难认出谁是谁。郁鸿骏当即向丹麦籍裁判长托斯滕转述了李永波的要求。结果,事情得到了很好的解决:裁判长要求该场主裁暂缓宣布比赛开始,接着找来一名司线员把李相福换下了。

世界羽联素有犯错历史

刚刚过去的伦敦奥运会上发生的女双风波,不仅给中国队带来负面影响,对于羽毛球项目的发展也形成了巨大冲击。其中,世界羽联在规则制定方面的漏洞难辞其咎。“安排两个阶段比赛,先小组循环后淘汰,这样的赛制必然要求两次抽签。如此问题在国内的业余赛事中都已经解决了。”郁鸿骏说。

事实上,世界羽联素来都有在赛制问题上犯低级错误的“历史”。1992年巴塞罗那(官方微博 数据) ,羽毛球正式进入奥运会大家庭,郁鸿骏成为了第一批执法奥运会的裁判之一。回忆起首次奥运会之行,他感触最深的是当时竞赛规则方面的疏漏所带来的麻烦。

女双组合关渭贞/农群华一路过关斩将,成为当时中国队唯一进入决赛的选手。决赛面对韩国的黄惠英/郑素英,中国组合以16比18、15比12和13比15惜败。整场比赛,当值的英国裁判居然在关键时刻共6次判中国选手发球违例。赛后,挂着女双银牌的关渭贞和农群华泪洒领奖台。

“按照当时的规程,世界羽联在决赛前4天就公布了执法裁判的名单,这也给队伍做手脚提供了充分时间。” 郁鸿骏回忆,“决赛的时候,没有执法任务的裁判都一起坐在裁判看台上看比赛。当那个英国裁判第一次判发球违例时就有人开始小声议论,第二、第三次时,裁判席几乎沸腾了。”有几个英国裁判正坐在郁鸿骏的身旁,他抬眼一看,发现英国同行的脸上通红一片。

巴塞罗那奥运会后,郁鸿骏逐渐向裁判长方向过渡。2003年,他晋升为世界羽联的6名A级裁判长之一,并出任雅典奥运会副裁判长。“当时负责裁判班车的司机团队可能都不是雅典本地人,而雅典的街道布局又很复杂,绕来绕去,司机常常迷路。有好几次,比赛快开始了,裁判的班车还没到,只能在裁判长队伍中挑选几个尚且年轻的人来救火。”如今,郁鸿骏可以像对待一个闹剧般付之一笑,但彼时,这个插曲着实让他思考了很多。

“一项赛事,最终给观众留下的记忆只有精彩、流畅的比赛,而不是其他的意外、问题和争议,才算真正成功。因此,最重要的在于赛前筹备一定要细致认真,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小的环节。”

2008年北京奥运会,已经退休的郁鸿骏作为国内技术官员,协助世界羽联和裁判长管理司线员。当时羽毛球比赛中的80名司线员中,有70名国内司线员、10名国际司线员。

65岁的老爷子平均每天工作13至14小时,常常是上午比赛结束返回酒店不久,又要坐下午的第一班专车去比赛馆开始工作。在开赛前,曾有一些参赛队对司线的公正性表示担心。而全部比赛结束后,世界羽联官员托斯腾用“完美”来肯定郁鸿骏的工作。

不过,世界羽联的表现依旧存在争议。北京奥运会羽毛球赛中有一项特别的规定:发球裁判能够更改司线员的判罚。“这不仅对东道主不够尊重,而且对于主裁判的权威也是一种挑战。”郁鸿骏评价说。后来,这项规定很快就被废止。

“首先必须承认,现实的发展肯定提前于赛程、规则的制定。因此理论上而言,犯错误在所难免。”郁鸿骏说,“但很多情况下,如果决策者能够多调研,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错误是能够避免的。”

中国裁判需加强话语权

一周打两场球,不出意外,老爷子是雷打不动。而我采访的那个周六上午,他还要起一个大早,为上海羽协做裁判员培训的一些工作。“他就是这样,一分钟也停不下来,这辈子都和羽毛球黏在了一起。”妻子张老师佯怒。

郁鸿骏呵呵一笑。老伴的玩笑话,的确粗粗勾勒出了他一生的轨迹:16岁时进入上海羽毛球队,当了8年的运动员后,开始学习裁判方面的知识;1971年起,从事临场裁判工作,1978年成为第一批国家级裁判员;1985年,世界羽联在加拿大举行裁判员资格认定考试,凭借着对于羽毛球专业知识的了解以及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郁鸿骏直接晋升为世界羽联的A级裁判(跳过B级),当时20多名考生中,只有3人获此殊荣。随着年岁的增长,他在巴塞罗那奥运会后逐渐向裁判长领域过渡,于1997年成为世界羽联B级裁判长,2003年成功升至A级。雅典奥运会出任羽毛球比赛副裁判长,达到了他事业的巅峰。整个职业生涯中,他参与国际赛事执法40多次,国内大小比赛不计其数。

在国内,郁鸿骏从上世纪80年代起就开始参与裁判员培训工作,现役的很多裁判都以得到过老爷子的亲身指点为傲。郁鸿骏见证了中国羽毛球裁判队伍的壮大,他说:“羽毛球运动本身的发展普及,和竞赛组织、裁判员队伍水平的提高就像两条并排向前的平行线。和国家队在国际舞台上揽金夺银相互辉映,中国的裁判员水准以及赛事组织能力在各个国家中也属于佼佼者。”

随着老友雷铭基于今年退休,世界羽联A、B两级裁判长中再无一个中国人的身影。让郁鸿骏非常不解的是,羽毛球运动并不发达的美国,反倒有两人跻身A级裁判长行列。“虽然他们在语言方面有优势,但美国一年举办多少次比赛?裁判的临场经验肯定无法和我们国内裁判相提并论。”郁鸿骏希望,年轻后辈们能够进一步提升中国在世界羽联里的地位,“按照中国目前的羽毛球赛事组织水平,完全有能力帮助这项运动在世界范围内更好地发展。”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相关微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xiaobai]

    热门搜索:

      登录
      同步:

      最热评论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