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事回顾:全国业余俱乐部赛的那些人那些事

文/周圆、杨弋非

10月28日,2012年全国业余羽毛球俱乐部赛最后一站比赛在青岛和南宁同时落幕。至此,本年度这一赛事的分站赛全部结束,在各分站赛中取得前四的俱乐部将有资格参加12月21日在海南三亚举办的总决赛。

作为全国范围内影响最大的业余俱乐部赛之一,中国业余羽毛球俱乐部赛已不仅仅是球友们比拼球技的赛场,而渐渐成为球友们以球会友、各承办地展示自己羽毛球发展的大舞台。

退役运动员的羽球情怀

业余俱乐部比赛中,有一批退役运动员参赛。他们曾经天天与羽毛球作伴,离开了专业赛场之后,他们对羽毛球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在青岛站的比赛中,就有这么一位。他就是在青岛站获得甲组冠军的沈阳琳达天空羽毛球俱乐部的赵莹凯。身兼男双和混双两项,他是队伍夺冠的功臣。

赵莹凯曾经是北京市羽毛球队运动员,2005年退役。退役之后,他参加过很多次业余比赛,变化很多:“原来在专业队的时候,天天要训练,感觉很枯燥,场上比赛的压力也很大。现在训练不频繁了,就把羽毛球当作娱乐,打一些强度不是很大的业余比赛,也不是天天打。没有压力,感觉更快乐、更轻松。不像以前把羽毛球当作一种工作,必须去完成。”

赵莹凯的羽毛球人生还是很丰富的。2009年底至2011年年初,他前往丹麦,代表丹麦的一个俱乐部参加丹麦全国联赛。这段经历也给他的羽毛球职业生涯画上了一个圆满句号。

丹麦的生活,让他对感受到了丹麦人的羽毛球热情。“丹麦羽毛球机制与国内的不一样,他们都是俱乐部形式,队员之间非常融洽,没有很强的压力。而丹麦的羽毛球氛围在欧洲是最强的,丹麦人发自内心真正喜欢这项运动。而中国队员往往从小开始训练,练到20多岁就失去喜欢羽毛球的感觉了。”

如今,赵莹凯在北京市通州区拥有自己的羽毛球俱乐部,每天都给6至14岁不等的小孩教球。

校友重聚

业余俱乐部是以球会友的良好平台,对于选手来说是这样,对于裁判员和工作人员也是如此。在9月22日的全国业余俱乐部赛合肥站,就上演了一幕校友相聚的场景。

甲组比赛中,有一支来自大学的队伍引人关注。他们是安徽师范大学教工羽毛球协会代表队。10人参战的他们,大多是学校的教师。细心观看队伍表现并担任场外指导的,是安徽师范大学教工羽毛球协会会长、球队的领队张明。

张明是安徽师范大学1977级的学生,而在合肥站比赛中担任编排长的王淮勘和仲裁委员会委员金广江也都是安徽师范大学1977级的学生。他们三人是校友,也因为羽毛球成为朋友。合肥站的比赛,让他们又相聚在一起。

看着业余赛专业化的比赛场地,今年56岁的张明,向记者讲述了上世纪80年代他们在学校打球的故事。他至今还清晰地记得,那时学校没有专业的羽毛球场地,他和同学们就在露天的水泥地上划线打球,“打累了就脱掉上衣,光着膀子继续打”。那时的日子虽然很艰苦,但却丝毫不影响他们对于羽毛球的热爱。

热爱羽球的一家人

业余赛场上,总有不少全家齐参战、夫妻父子同上阵的欢快而温馨的场面。在9月1日的郑州站赛场,就有这样一个三口之家。

“快乐家庭”俱乐部里,有很多队员来自同一个家庭,49岁的李瑞莲和丈夫王福建就都是“快乐家庭”的成员。平日里,他们经常配合打混双,但由于比赛需要,他们在郑州站分别参加了女双和男双比赛。在小组赛首场女双比赛中,李瑞莲负于对手。“精神状态不好!”丈夫王福建直言。李瑞莲笑着连连点头认同:“没放开,太紧了!”

李瑞莲的儿子24岁,也非常喜欢打羽毛球。这次比赛他没有资格参加,不过还是特地赶来为爸爸、妈妈加油。每当父母比赛时,他都会密切关注。赛后,全家三口总是聚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地点评着比赛。

“我们三个人都喜欢打羽毛球,感情也非常好。羽毛球让我们强身健体,同时也得到了很多快乐,促进了家庭和谐。”李瑞莲坦言。

专业办赛为业余赛开好头

盛夏中的7月21日,2012年全国业余羽毛球俱乐部赛在杭州黄龙体育中心拉开帷幕。启动的水晶球为今年的比赛绚烂揭幕,而之后的两天里,杭州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这项业余赛事,开了一个专业的头。

比赛场地设在黄龙体育馆的副馆,虽说是副馆,但这里的硬件条件却是其他场馆难以达到的。先不说馆里足够的空间和充足的照明,单说球馆里的空调设置就独具匠心。空调的出风口安装在四周靠墙的地下,风向都是垂直的。和常见的水平安装空调相比,这里的空调不仅制冷效果毫不逊色,对比赛的影响也微乎其微。这样的设计,似乎是专为羽毛球项目而考虑的。

杭州羽毛球氛围非常火热,不仅打球的人多,裁判队伍的建设也达到了“准专业”的水准。当地选派的裁判员和编排长助理的业务水平都很高,整个场面井井有条。无论是入场退场,还是临场应变,从组织检录到成绩公布,这些最让人挠头的繁琐事情,在杭州没出现一丝问题。

裁判长喻援朝轻轻松松坐在座位上看着比赛,理论上说应该最忙的编排长李正兆干脆在场地里溜达起来。李正兆说:“编排都交给我的学生了,他们在杭州大大小小的比赛中干了无数,交给他们,我放心!”

以比赛带动发展

和杭州办赛的轻车熟路相比,承办连云港站比赛的赣榆县则是羽毛球的“新手”。虽说赣榆县承办过不少排球、篮球等项目的国际、国内赛事,可承办羽毛球比赛,还真是第一次。

赣榆县是连云港的体育强县,尤其是近几年,赣榆县深刻体会到体育带给地方的优势和带给人民的好处,所以,赣榆县积极申办比赛,以此来促进各体育项目的发展。

在承办本次业余俱乐部赛连云港站比赛之前,赣榆县体育中心体育馆内的羽毛球场地不仅地胶老旧,而且网柱也不规范,球网是一张可以贯穿好几片场地的长网。为了办好这次比赛,赣榆县不仅专门购买了全新的球网、网柱和地胶,还特别请裁判长和编排长对当地的裁判进行培训。

当地负责人说:“以前承办中俄女排邀请赛,带动了赣榆的排球发展;办全国青少年篮球锦标赛,掀起了篮球热。这次比赛,我们希望把专业的比赛和裁判请进来,把高水平的球友请进来,用他们的精彩表现,让羽毛球在赣榆也热起来!”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相关微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xiaobai]

    热门搜索:

      登录
      同步:

      最热评论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