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说明

东方早报:F1完成格局转化 维特尔阿隆索竞争

2007年6月10日下午3点左右,我正坐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吉列斯-维伦纽夫赛道的新闻中心里,2007赛季的F1加拿大站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全球的文字记者都在自己的案板上忙碌地工作,由于比赛过程比较平淡,大家也只是时不时地抬头看看头顶上的几个监视器,看看这场比赛是否就这样平淡收场了。

然而,随着宝马索伯车队库比卡的恶性撞车事故的发生,全场的气氛完全改变了。作为宝马一手培养出来的青年车手,当时坐在车队维修区中,对自己赛车生涯的未来颇感迷茫的塞巴斯蒂安·维特尔可能还并不知道,这一次撞击不单单改变了库比卡的命运,也改变了他的命运。

一周后的6月17日,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赛道,作为备选三号车手的维特尔得到了一次作为正式车手参赛的机会。他虽然有一点紧张,但在排位赛上,他就拿到了第七的成绩,在第二天的正赛中更是小心发挥,在车队主力车手海德菲尔德因为液压系统而退赛的前提下,维特尔为车队带回一个第八并斩获一个积分。

F1的车手席位之争向来是弱肉强食,异常惨烈的。在加拿大站受伤的库比卡不会不明白这个道理,如果不是医生怕其脑震荡加重而不允许参赛的话,库比卡原本的意愿是不顾忌自己受伤直接参加加拿大站后的美国站。库比卡看到了压力,虽然他用最快的速度保证自己在随后的法国站中就得到复出,并以一个第四的成绩打消了人们对其的顾虑,但这一切对于维特尔而言可能已经不再重要了,维特尔的冠军之路自2007年的美国站就已经开始了。

2008年,维特尔如愿拿到了小红牛的正式车手合同,并在当年的意大利蒙扎赛道一战成名,瓢泼的大雨使维特尔的STR赛车如鱼得水,充分拉近了与当年的迈凯轮、法拉利等强队之间的差距。蒙扎一战,维特尔赚足了印象分,2009年库特哈德的退役,让维特尔只用了1年时间就完成了从二队到一队的跳跃。

人们往往会说,在F1里面,车更重要,因为即便是顶峰时期的迈克尔·舒马赫,如果是一部2002年的米纳尔迪作为座驾的话,他一样不会在这部车上创造出什么奇迹。对于这样的言论,我个人并不同意。以舒马赫帮助法拉利获得第一个年度总冠军的2000年赛季为例,如果让2000年米纳尔迪的1号车手马克·吉尼来驾驭舒马赫那一年所驾驶的F1-2000,是否也能够拿回一个世界冠军呢?

至于维特尔更强,还是阿隆索更强,我们大可不必拘泥于此,毕竟我们很难设置一个场景,来判断到底是瓦特尔强还是阿隆索强,因为除了客观的车手状态外,你不可能模拟出一个这样的场景:完全调教相同的车、完全相同的测试时间和赛道、完全相同的测试机会,然后再来得出一个相对比较客观的结果数据。事实上,在红牛赛车已经不再能够保证站站都强的前提下,当维特尔阿隆索在这个赛季都存在非战斗性减员的情况下,维特尔的表现更成熟更老道。与其说有人怀疑维特尔靠一部好车来拿三个世界冠军,不如说是前两次世界冠军的底蕴和积淀,将维特尔锻炼成为真正的王者车手。厚积才能薄发,当维特尔在今年巴西站几近绝望的处境下依然可以步步为营,一步步重新将命运牢牢握在自己手心中,从阿隆索手中夺回世界冠军,如此的底气和能力并非一个实力一般的车手所能够应对比拟的。

2012赛季已经不存在一部所谓的完美赛车,红牛已经不能称之为“火星车”了,法拉利依然不是,路特斯更不是,但这并不能磨灭在那个群雄争霸年代(2007年莱库宁、2008年汉密尔顿、2009年巴顿)之后,维特尔和阿隆索过人一等的超凡底气。有了气,才能有力,F1已经完成竞争格局的转化,真正大踏步进入到维特尔和阿隆索白热化的竞争年代了。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相关微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junma]

热门搜索:

    登录
    同步:

    最热评论

    企业服务

    视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