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从辽宁宏运看中小俱乐部生存之道

新华社记者李铮

“砸钱”是2012赛季中超的主要特征,有数据称16支球队共计投入约30亿元。但在广州恒大(微博)等肆意挥舞支票的另一端,并不是所有足球俱乐部都有能力或愿意挥金如土。

任何联赛都有豪门、有平民,“钱紧”的中小俱乐部也得活出滋味。

辽宁宏运(微博) 队从2011赛季的第三名过山车式地滑落到倒数第三,实力上的差距是辽足勉强保级的主要原因,但在平均投资近两亿的烧钱时代,辽宁宏运以8000万左右的投入在中超站稳脚跟,持续的球员培养能力和数年积淀的足球文化,是值得中小俱乐部借鉴的。

十几年来,辽宁队的球员都是转会市场上的抢手货。从职业化初期的黎兵到“辽小虎”时代的李金羽、张玉宁、曲圣卿球星群,从徐亮、王新欣(微博)到本赛季的于汉超(微博)。辽宁足球一直人才辈出,也一直重视从璞玉到一流球星的雕琢。

如今招各队疯抢的于汉超是2003年加盟辽宁队的。那时,17岁的于汉超虽然边路突破有一定特点,但关键的一传一射都有较大缺陷。以于汉超和杨旭(微博)为代表的1987、1988球员的不成熟,也是辽宁队2008年掉级的一个原因。

虽然惨遭掉级,但辽宁队主教练马林(微博)认准了这几块璞玉。2009年的冬训是于汉超和杨旭不堪回首的,两人经常累得躺在床上就不愿动弹。正是这艰苦的付出,加上球队在2009赛季的放手使用,如今的辽足“双子星”确是国内球员的佼佼者。

2012赛季已是马林二次接手辽足的第五个赛季,俱乐部对他的充分信任是马林潜心培养新人的最大动力。除了杨旭和于汉超外,秦升(微博)、丁捷(微博)、张野、吴高俊(微博)等球员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把璞玉雕琢成球星,把二流球员调教成一流球员,这不仅辽宁队需要,整个中国足球也需要。

在与上海申鑫的保级生死战中,肇俊哲(微博)取得绝杀进球后忘情宣泄,饱含了15年忠诚战士对“辽足”的深情。肇俊哲在辽宁足球的15年诠释了拼搏、团结、重情重义的辽足精神。

1998年进入辽宁一线队的肇俊哲在2002年到2004年达到了职业生涯的巅峰。若留洋,苏超凯尔特人队不需试训;若挣钱,山东鲁能(微博)等豪门就等着他签字,但从22岁就开始担任辽足队长的肇俊哲始终选择坚守并不富裕的辽足。

肇俊哲的父亲肇新生曾说过:“辽宁队培养了小肇,我们不能忘。这份感情要比钱重要。”辽宁省体育局一位领导评价肇俊哲时说“为了感情两个字,小肇损失的至少千万”;而肇俊哲和他的父亲肇新生都曾表示过,这种坚守,值!

有了这种精神,有了这种足球文化,尽管辽宁队的球员换了一拨又一拨,辽宁队始终是中国足球版图上的重要一块。

当然,正处在回暖期的中国足球,暂且还谈不上更多的经营收入,乃至盈利,只有在持续投入的前提下,培养新人和培育文化才能收到实效。(完)

相关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相关微博

[责任编辑:ylaifnyao]

热门搜索:

    登录
    同步:

    最热评论

    企业服务

    视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