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体育体育 > 中国篮球 > 评论 > 正文

体坛周报:三大球想突破先取消全运会设项

2012年10月17日09:18体坛周报[微博]我要评论(0)
字号:T|T

尽管我们深知,上级指示在中国社会中具备强大的功能,但所谓强令三大球四年后必须“突破”,则更像是抽象的口号。而且,由于缺乏具体的目标,还造成了语义和时空的错乱。

正常情况下,所谓突破,是以历史为坐标,比如男篮,该是打入四强;比如女足,该是夺冠;比如女排,该是第三度夺冠。显然,就是把信兰成、韦迪和徐利(篮足排管理中心主任)的脑袋拧下来,还是没戏。因为就四年,这目标,压根就违反体育规律。

当然文字这东西,常常会遭到官场式篡改,一个非常大的可能是“突破伦敦”,那就不是什么难事了。总局领导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三个中心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通过班子调整、教练更换、队伍重组等基本手法,总会挤压出一点新生产力,四年后,名次比伦敦往前动那么一星半点,可期。只是,这算哪门子“突破”和“出成绩”呢?

必须指出的是,虽然三大球,三个中心的头头,都该挨板子,但它们集体堕落为中国体育的灰暗地带,却并非韦迪们为政不勤所致,而是社会法则对“金牌至上”的严厉清算。在全运会算总账的GDP计算方式下,三大球总的趋势是被忽视、冷落甚至牺牲,所谓职业化,早已畸变为一场轰轰烈烈的甩包袱运动。省下来的钱被用在了看得见金牌的项目上。所以,其实,伦敦的38枚金牌之盛与三大球之衰,互为直接因果,互为变形镜像。

还有一个更具讽刺意味的现象,三大球堕落的深度与其职业化的进度成正比,依次是足球、篮球和排球。职业化是行之有效的世界模式,但至少目前,在中国,对于任何追求成绩的体育项目,都将是一场纠缠不休的噩梦。进无职业化之希望,退无举国体制之保障,三大球陷入历史性的尴尬与茫然之中无法自拔。以韦迪们的职位和权利,断无解套之可能。

事实上,在摆脱坚硬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后,我们会发现,职业化与举国体制,市场经济与行政权力,并非天然的死敌,而可以是良好的合作伙伴。体育总局作为全国体育的最高领导机构,需制定新政策,在发挥各地体育局行政力量的同时,撬动市场的内在动力,把三大球从冷宫中拯救出来。

立竿见影的办法是,全运会不再组织足、篮、排项目的比赛,各省市名次取青年联赛四年的平均值。而且,在代表团金牌折算和总分计算时,要采取更有力度的倾斜政策。各项目前四名均可折合金牌。比如第一名折合10枚,第二名7枚,第三名5枚,第四名3枚。同时,各省入选国家青年队的队员,根据其在亚锦赛和世锦赛上的成绩,给予计分。与此同时,各级体育行政机关,还需以重奖的方式,唤醒社会资本对三大球后备人才培养的投资热情。

让官员无可逃遁,让资本享受赚钱的快感,让青少年实现个人梦想——沿循这条路望过去,十年,而不是四年之后,“突破”隐约可见。而体育总局所要做的,其实很简单,就是抬起手来,画一个圈。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xiaobai]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分享至: 腾讯微博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到微博反馈

企业服务

图说天下

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