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体育体育 > 中国足球 > 中超 > 正文

沪足球没落因人才匮乏 申花足校倒闭梯队全无

2011年11月07日10:00上海青年报我要评论(0)
字号:T|T

相比于为人所诟病的缺钱,后备人才的匮乏才是上足球逐渐走向没落的根本原因。曾经风光一时的花足校,现在已经倒闭关门;曾经励志要“培养中国曼联”的根宝基地,吸纳的踢球小孩也越来越少。更致命的是,在沪上学生升学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申城的足球特色小学已经从上世纪80年代的两百所,骤减至如今的十所左右。即使是高楼大厦这种一成不变的东西,也需要坚实的地基作为保障,更何况是足球这项在上升过程中淘汰率极高的运动——没有基数,谈何成绩。 本报见习记者 彭敏熠

申花 足校倒闭 梯队全无

去过申花康桥基地的朋友都知道,在基地正门口的右侧,有一幢外墙写有“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大楼。这座如今已经罕有人迹的大楼,正是十年前第一批申花足球学校的孩子们上课的地方。

十年前,申花足球学校正式对外招生,如今申花预备队中的不少球员,都是第一批申花足校的学生。“我们91、92年龄段踢球的小孩比较多,首批考试的时候就来了近300人,最终录取了80人,被分为3支球队。”一位申花预备队球员向记者回忆道,“足校打着申花的品牌,所以慕名而来的人也比较多,而当时除了申花足校以外,闸北、杨浦、闵行和红庙基地都设有类似的足球学校。”

时光荏苒,当十年后记者再去询问申花足校学生的去向时,得到了“大部分人已经远离足球,在社会中从事各行各业”的答案。而与91、92年龄段还有部分球员升入申花预备队、成为职业球员相比,之后其他年龄段的球员似乎更惨。在如今的申花预备队中,已经鲜有93年以后的球员,更别提青年队、少年队这些梯队了。而一线队和预备队加起来的30多人,也成了硕大的康桥训练基地内唯一需要每日训练的球员,这一点上与能方面“每个年龄段成立一支球队”的梯队建设思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谈到这一点,一位知情人士表示:“现在申花队有着一些类似于‘卫星俱乐部’的合作伙伴,他们能从这些球队那里,以较低的价格淘来一些不错的球员。”除此之外,沪上踢球小孩越来越少,也是申花不设梯队的一大原因。“现在上海踢球的孩子不比以前,申花还能从哪里招人?招不到人,搞学校、搞梯队又从何谈起?”

东亚 梯队断档 气势不再

青训系统,这个曾让徐根宝引以为傲的专业名词,却在进入2011年后,成为东亚队竞争力下降、最终导致冲超再度失败的根本原因。

去年年底,中甲的另一支上海球队中,成功从徐根宝手下“买壳”,将东亚93、94年龄段的绝大部分球员,以备战下届全运会为名招致麾下,由著名少帅成耀东挂帅。或许从那一刻开始,根宝的心就凉了一大块,因为这支由他一手打造、讲究“抢逼围、接传转”六字要诀的“未来曼联”,不得不接受一线队无后备、俱乐部梯队断档的现实。

梯队“迁徙”带来的连锁反应,是东亚俱乐部在随后的转会市场上连续做出甩卖包括张琳芃、曹赟定、姜至鹏、王佳玉、 顾超在内的5名绝对主力。尽管根宝一再表示“东亚后备力量足够强大,少了5人也能冲超”,但当看到东亚五虎将在中超赛场上的出彩表现,自己球队却只能依靠“最后王牌”武磊(微博)的个人能力缓缓前进之时,根宝复杂的心情可想而知。

如今根宝基地内的梯队建设已经完全脱节,除了像吕文君(微博)、武磊这批早已名声在外的89、90、91球员外,93、94年龄段只留下了几名被根宝认定为将来会有作为的年轻人,而再追寻下去,下一个较成气候的梯队则要算97、98年龄段,但这批今年刚满13岁的小孩们,又怎么能适应职业足球的比赛节奏呢?更何况,相比于人数将近百人的89年龄段梯队,之后梯队的人数越来越少,97、98年龄段的也就这么30、40人而已。

于是,当今年东亚主力们状态起伏的时候,教练组根本就找不出具有相同实力的替代者,导致球队长时间的低迷。而这一问题,或许还将在未来的数年中困扰徐根宝和他的东亚队。

后备力量 U16一半孩子来自外地

上海足球后备人才缺失到底有多严重?记者就这一问题采访了如今正带领上海U16全运队征战全国青少年联赛的老申花吴兵。

“上海95、96年龄段踢球的孩子不会超过100个。”吴兵的这一开场白让记者哑口无言,而就算是他手下这支有着同年龄段全国冠军水平的球队,也只能用实力一般来形容。“我们球队也就那么30几人,但真说水平的话,其实也就这样,和十几二十年前的球员根本无法相比,而且我们这边一半以上都是外地小孩。”

作为曾经在老上海队呆过的球员,吴兵也是“少体校体制”中培养出来的足球明星,对于这个如今已经不存在的体制,他显然非常怀念。“以前上海有十个区十个园,每个区都会有10个以足球为特色的小学。小孩一年级开始踢球,四年级可以被送到区少体校训练,之后再去市少体校,最后是职业队。”吴兵向记者介绍了这一体制的优点,“被送到区少体校的孩子们,一般都有对口中学。像我当时所在的虹口区,对口的就是52中学,还是重点中学。也就是说,一旦小孩踢不上去了,他们还有退路,可以继续读书。”

但随着“少体校体制”取消,足球学校遍地开花后,放弃学习成了孩子们踢球的前提条件。“以前我们在体校,上午肯定要在学校读书,下午放学后才去训练。一些全国性比赛也都被安排在暑假、寒假,所以几乎不会影响踢球小孩的学习。但如今不同了,如果你去到足球学校,基本上就是确定了走足球这条路。每年都会有冬训,全国比赛也是随时会开始,影响到了小孩接受知识教育。”

正因为如此,上海家长更愿意让足球运动成为小孩的爱好,但真要培养自己的孩子走上职业足球道路,绝大多数的上海家长是不乐意的。“踢球的成材率太低了,根本无法与现在大学的升学率相比,作为只有一个独生子女的家长,又怎么可能愿意。”于是,现在踢球的上海人越来越少,甚至不及20年前的二十分之一,而反倒是一些外地家长,却很赞成孩子来上海踢球,但数量也不会特别多。

推荐微博:

注册微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conghu]
添加你对新闻的热爱  
人在热爱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分享至: 腾讯微博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到微博反馈

企业服务

图说天下

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