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体育体育 > 中国足球 > 中国国家队 > 正文

足协选翻译要“听话”的 联系媒体者被骂汉奸

2011年10月19日16:07体坛网[微博]我要评论(0)
字号:T|T

记者黄炜强报道

翻译对国家队的重要性,中国足协不知道吗?当然不是。第二名翻译迟迟不能到位,既不是没有钱,更不是找不到有能力和人,而是中国足协根本就不情愿。在他们看来,招人的第一条件是“可靠”,需要一定的思想政治觉悟,受足协的“绝对控制”。如果招不到这样的人,他们宁可不招。

这些年来,国家队、国奥队甚至国青队洋帅的翻译,基本上都是中国足协外事部的工作人员,比如霍顿的翻译谢强、阿里·汉的翻译董铮、克劳琛的翻译李晨等等;而当年施拉普纳的翻译杨耀武,更是来自总局早期的信息科研所。只有像米、福拉以及杜伊的翻译,足协自己没有人,不得不从外单位寻找。

足协之所以作出这样的安排,很重要一点就是希望“保密”。众所周知,由于思维方式、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差异,洋帅与足协之间存在分歧甚至出现矛盾,是很正常的事情,甚至可以说这是无法避免的。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足协最为担心的事情,就是翻译“泄密”。因为以翻译的位置,没有什么事能瞒得过他;而这些事情也是球迷和媒体最感兴趣的,他们会想法设法去打探。因此,对于翻译的角色,中国足协首先考虑的不是业务能力是否过关,而是他是否“可靠”。面对外界尤其是媒体记者的追问,他要知道什么东西该说,什么东西不该说,该说的东西说到何种程度。

此前足协青睐于让外事部工作人员当洋帅翻译,就是因为这些人毕竟属于足协内部工作人员,并且都很“听话”,上任前也经过了洗脑。对这些人来说,给外籍教练当翻译只是暂时的,在中国足协上班才是永久性的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霍顿在离开中国之后不久,其翻译谢强也从中国足协辞职。其原因就是因为在霍顿和中国足协的合作中,谢强看到了诸多不可告人的东西,而且部分还直接公开在媒体上,引起足协内部哗然。在这种情况下,谢强也就无法再在中国足协混下去了,只能选择愤然辞职。直到今天,足协内部依然有人在骂谢强是“汉奸”。

了解了这样的一个背景,其实也就不难明白为什么中国足协迟迟不给卡马乔配更好、更能胜任的翻译了。足协敢让其出任翻译的,肯定是体系内或者是与体系有某种关系的人,这样的人足协领导才有把握绝对控制,不会出现第二个谢强。事实上,现在卡马乔的翻译周毅,就是领导信得过的一位足协内部人士推荐的。

尽管国内有不少精通西班牙语、且在各种媒体任职的记者,甚至包括有不少在央视、国际广播电台任职且喜欢足球的人员,但是中国足协最害怕的就是媒体泄密。正因如此,中国足协给卡马乔找翻译时首先排除的就是有媒体经历的。所以,中国有那么多学习西班牙语又喜欢足球、明白足球的人,给卡马乔找翻译本来就不是一件难事。而且,即便是像外界所说的,好的西语翻译工资很高,中国足协也不是没有钱。真正的核心问题在于:中国足协是想保持一种“绝对控制”。

另外,这次中国足协之所以在翻译问题上采取这样的态度,还有一个复杂的背景:请卡马乔出任中国队的主教练,并不是中国足协从内心愿意的,而是万达出资赞助的。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卡马乔率队没有获得出线权,中国足协也完全可以把责任推得干干净净,而全部将屎盆子扣在万达身上。

恰恰是夹杂了太多的和足球无关的因素,中国国家队的翻译才变得如此复杂。其实,说到底还是那一句话:中国足协根本就不把中国足球当成自己的事业来做,而只是把它当做争权夺利的一种“工具”而已。

推荐微博:

注册微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zachzhang]
添加你对新闻的热爱  
人在热爱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分享至: 腾讯微博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到微博反馈

企业服务

图说天下

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