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体育体育 > 2011深圳大运会 > 访谈 > 正文

王荣:创新理念迎大运 实现城市新跨越

2011年08月09日11:11新华网我要评论(0)
字号:T|T

筹办世界大赛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

新华社记者:2006年5月,深圳公布申办大运会口号“深圳,与世界没有距离”。这5年来,筹办大运会对深圳的国际化产生了什么样的推动作用?

王荣:2007年1月,深圳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把举办大运会作为最佳舞台,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向世界展示特区人敢为天下先的形象,展示深圳开放、多元、包容、创新的城市品质,展示深圳乃至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的辉煌成就。

去年5月,我们明确提出了“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的战略目标,但客观上深圳离这一目标还有一定差距。这种差距主要不是体现在“硬件”上,而是更多体现在“软件”上,特别是在城市的国际化氛围、国际知名度、国际影响力等方面,深圳与世界先进城市差距还比较明显。

我们即将迎来有“小奥运会”之称的大运会,这为深圳加快推进国际化进程提供了重大机遇。152个代表团、超过12000名运动员和随队官员报名参赛,规模在大运会历史上是空前的,也是深圳建市以来举办的最大规模综合性国际赛事。

更何况,深圳大运会期间的国际交流十分密集。国际大体联换届代表大会也将在深圳召开,新一届的大学生体育联合会将在这里产生;世界大学校长论坛将有来自国内外的200多位大学校长围绕高校办学模式、现代人才培养进行深入研讨;世界青年联欢节、中欧青年论坛、世界大学生沙滩音乐节等众多青年交流活动也将陆续展开。

因此,在大运筹办过程中,我们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向海内外集中展示深圳改革开放的窗口形象、充满创新活力的城市魅力和开放包容的国际化城市形象。

大运场馆在筹备建设之初,就向海内外广泛征集设计方案,大运中心“水晶石”的创意来自德国公司,深圳湾体育中心“春茧”的外形由中日联手设计;大运吉祥物的多个参选作品出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设计师之手;在大运会志愿者的队伍中,有1300多名来自港澳台、欧盟、俄罗斯等地的志愿者。

同时,为迎接大运会到来,深圳开展“深圳市民讲外语”等活动,加快推动道路标识的中英文双语化、通关口岸的改造提升、落地签证范围的扩大等,营造了国际化的生活环境和营商环境。

4年来,深圳大运会官方网站共吸引超过1000万次的海外点击量,有力地提升了城市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总而言之,大运会的举办,让深圳不仅进一步完善了国际化城市的硬件条件,而且在国际化氛围、国际知名度、国际影响力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提升。

推荐微博:

注册微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xiaobai]
添加你对新闻的热爱  
人在热爱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分享至: 腾讯微博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到微博反馈

企业服务

图说天下

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