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体育腾讯体育 > 中国足球 > 中超 > 正文

年龄门毒瘤割之不去 集体运作成改龄主要手段

2010年12月23日14:44新民晚报徐东海我要评论(0)
字号:T|T

今年20,明年18。这不是广告语,对中国足球来说,这是一个令人难以启齿,却又几乎是公开的秘密。随着当红国脚冯仁亮改年龄被曝光,“年龄门”事件再度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改年龄,这颗在中国足球肌体上生存了几十年的毒瘤,如今依然割之不去,究竟为何?

功利主义阴云不散

你今年多大了?对不少球员来说,这是一个令人纠结的问题。大多数球迷认为的年龄,和球员亲属知道的岁数,很可能相差甚远。在中国足坛,最可能伸缩的弹簧正是球员的年龄。打开球员们各个时期的户口本,年龄的跳跃式变化令人咋舌。

今年20,明年18,这只能算是轻微修改,让圈内人津津乐道的一个著名例子是,一名中超主力曾经在私下不无自豪地表示,自己的年龄有着五六个不同的版本。改年龄,对于绝大多数球员来说已经见怪不怪。至于为何持续数十年,至今仍然屡禁不止,用一位资深足坛人士的话说,主要是利益驱使。“一改年纪,你一下子就可以以大打小,容易出成绩,这种效果比练几年都管用。”

在功利主义驱使下,私下更改年龄已然成了球员迅速成名的一条捷径。更可怕的是,在整个足坛如此风气的影响下,不少原本安分守己的人也只能选择铤而走险,用一位退役球员的话说,“为了个人利益,大家都改,谁不改谁就吃亏。”

集体运作成潜规则

对于大多数年轻球员来说,改年龄都是在参加体校或者俱乐部梯队之后,或是为了参加比赛谋利,或是入选上级组织的更高水平球队。在那样的环境下,一名球员要想欺上瞒下,以一己之力让自己一夜之间突然年轻几岁,显然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用一位圈内人士的话说,绝大多数改年龄,“都是集体运作,组织行为。”

以冯仁亮为例,更改年龄正是发生在他当年效力火车头队期间,而改年龄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参加第十一届全运会。昨晚,一位申花人士坦言,“他(指冯仁亮)是被动的一方,如果没有俱乐部的授意,甚至是直接操作,单靠球员个人去更改年龄,这个难度是非常大的。”

事实上,球员年龄的虚假问题,俱乐部往往心知肚明。而即便是中国足协和各地方足协,也都有过类似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行为。改年龄,已经成为中国足球的一大潜规则。1985年首届柯达杯世少赛,中国队闯进八强,那支青年军也广受赞誉。但到2000年,中国足协注册办主任马成全一番话,让人如梦初醒。“那一届国少队是清一色的超龄球员。”

屡禁不止缺乏力度

鉴于“年龄门”事件屡禁不止,作为中国足球管理机构的中国足协也曾出台多项措施予以打击,但始终见效不大。2001年,时任足管中心主任的阎世铎痛下杀手,全国有562名青少年球员被查出年龄作假。2004年年底,依然有多达446名球员年龄造假,几乎占到所有参加骨龄测试球员的三分之一。

2005年足协举行的一次会议上,所有与会者再次集体声讨虚假年龄给中国足球带来的危害,称虚假年龄导致“以大打小”,是最终导致国奥队和国家队水平停步不前的主要原因。当时,不少与会者大声疾呼:“为什么我们的国青队在各种比赛中打得非常好,到了国奥队和国家队就不行了,就是因为虚假年龄害人啊。”

不过,即便业内要求严打“年龄门”的声浪不断,但足协除了骨龄检测外,依然没有太多行之有效的办法。中国足协一度想过建立青少年球员的指纹库,但由于工程庞大和设备昂贵,最终无奈放弃。昨天,不少业内人士在谈到冯仁亮事件时,都将矛头对准足协。“足协应该好好反思,这么多年连个年龄问题都解决不了,你说中国足球怎么会进步?”

本报记者 徐东海

(新民晚报)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nickelxue]
添加你对新闻的热爱  
人在热爱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分享至: 腾讯微博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到微博反馈

企业服务

图说天下

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