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体育腾讯体育 > 评论 > 名家专栏 > 正文

颜强:体育竞技多些俏娇娃 少些女金刚

2010年10月27日11:15体坛网我要评论(0)
字号:T|T

体育竞技必然存在着性别差异?最顶尖级别的较量中,性别差异应逐步缩小、去追赶更高更快更强?还是该尊重性别差异,且以此重新定义不同运动对不同性别的要求?

类似体操跳水这样的运动,男女都参加,在分项和竞技要求上一直都有不同要求。但女子运动最终呈现出来的形态,尤其在中国女子选手长期领先国际的环境中,观看一些比赛时,我常会天方夜谭地想,我们的姑娘们,对这些运动还能展现得更美吗?

中国电视体育评论员里头,能成为专项国际级裁判的,好像只有浙江台金宝成老师。一周前在央视开会,参评中国体育电视主持人,金宝成老师的专业风范令人折服。正好这几天赶上体操世锦赛,金宝成老师在《体坛周报》一篇分析女子体操新规则的文章,让我读完头昏脑花之余,更佩服前辈的精深造诣。

女子体操新规则的改变,在金老师的解释下,是该走向更能展示女性美感、艺术性的前途。各种因难度和技巧而增分减分的技术要求,或许不会占据那么高比重。一定程度上,我觉得这符合运动美丽的趋势。

在三大球、网球、高尔夫乃至羽毛球乒乓球,以及田径游泳滑冰滑雪等基础体育项目中,女选手技术动作和身体条件的男子化,几乎成了国际潮流。从求取运动成绩的角度看,这种要求完全正确,因为如此训练比赛,肯定出成绩,然而从一个更高背景审视体育,女性运动的男子化要求,符合体育的原本意义吗?

女子运动男子化的趋势,最早得以体现,可能还和美国体育的兴盛有关。女子网球界的传奇人物,比利·简·金夫人,WTA创始人,便是代表人物。1973年,她在著名的“性别之战”中打败前温网男单冠军博比·里格斯就是个时代分水岭。这种兴盛,也和民权运动及女权运动从美国兴起并波及世界的时代背景相关。“绅士风度”、Lady First逐渐成为抱残守缺的烙印,女子运动,尤其在职业运动高度,越来越近男子化,金夫人之后的纳芙拉蒂诺娃,有了个“女金刚”的复杂称谓。这当中有无性别歧视的痕迹?

同一时期,中国社会当中,也出现了“铁姑娘”的革命形象。当然这和体育运动无关,不过女性社会地位的全球提升,在消除性别歧视的同时,是否也在混淆天然存在的性别差异?女权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社会批评者也认为出现了矫枉过正的势头。女性在社会中,自然不该是从属地位,在体育运动中,更不是红袖添香的角色。然而高度男子化,让一些本来更应体现女性特色的运动,失去了很多本真质朴的美感。

中国女子体育在跳水和体操两项运动上的领先,付出代价不仅是美丽成份的降低。从伏明霞最早在友好运动会上成名,到2008年中国女子体操的奥运表现,年龄一直是国际争议话题。极低龄就接受专业化训练,当年一组获得何塞奖的图片,也让体育爱好者对这些运动充满怀疑。

体育运动关乎个人,通过提升个体而促进社会进步。成绩和荣誉光环,并不是最重要的,通过体育运动展示出来的美丽与热情,更是引导我们投入运动化生活方式的灵感。体育的意义是什么?女性独特之美是什么?也许女子体操规则改革,提供了另一种解读。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添加你对新闻的热爱  
人在热爱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分享至: 腾讯微博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到微博反馈

企业服务

图说天下

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