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体育腾讯体育 > 中国足球 > 其他 > 正文

7裁判申报国际级 专家:环境会影响裁判成长

2010年10月22日16:00法制晚报杨阳我要评论(0)
字号:T|T

本报讯(记者 杨阳(微博 博客))“嫩哨”想升国际级,却受到普遍质疑。

近日,中国足协向国际足联申报了7名国际级裁判的人选,在这7人之中,大多为35岁以下的年轻裁判,其中马宁更是一个未到30岁的80后。这些人选的选拔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和质疑。

此次中国足协向国际足联申报国际级裁判的人员中,年龄是一个重要的考核标准,这一举措就是为了促进国内裁判年轻化的进程,逐步与国际接轨。

据足协技术部主任杨新利介绍,此次国际级裁判的申报名额上,中国与日韩均是7人。在人选的选拔上,主要是由地方足协推荐,随后考核其执法能力、裁判监督的评分、体能状况、外语水平以及年龄,最终敲定赵亮、谭海、范琦、王迪、王哲、张雷、马宁7人。

中国足球的裁判年轻化改革势在必行主要基于两个方面的客观原因。

首先国内裁判年龄偏大,此前多个赛季顶级联赛的执法裁判平均年龄,甚至超过了45岁这一国际足联官方的裁判员退休年龄,不符合国际足坛裁判队伍的年龄结构。

其次,反赌打黑浪潮使得一部分涉案的裁判无法继续执法,这就需要年轻裁判顶上来充实队伍。

其实早在今年年初,刚上任的韦迪就将裁判队伍年轻化提上了日程。韦迪指出:“中国裁判队伍建设的整体规划不够,导致中国足球国际级裁判数量减少,国际级裁判年龄偏大,35岁以下的精英裁判基本没有。我们要大力培养年轻裁判,特别是30岁以下的裁判。”

专家释疑

刘铁军:应给年轻裁判宽松环境

在中国足协申报的7名国际级裁判人选中,80后的马宁尤为引人注意。

有消息列举出了“申报国际裁判需在本国最高级别职业联赛连续执法两年”的标准,而马宁从今年8月才开始执法中超联赛,至今只在中超有过5场比赛的执法经历。

对于这些质疑,昨天,时任亚足联讲师、中国足球联赛裁判监督、裁判评审委员会成员的刘铁军一一给出了解答。“国际足联并没有关于申报国际级裁判人选在该国顶级联赛执法时间的限制,只是有执法场次所占比例上的建议,而且不是硬性规定。”刘铁军举例说,“乌兹别克斯坦的裁判伊尔马托夫2005年申报国际级裁判时,在国内顶级联赛的执法经历为零,而现在他已能在国际重大比赛中担任裁判。”

据刘铁军介绍,马宁是一个不错的年轻裁判,在亚足联举办的裁判员培训中也得到了多方的好评,在申报资格上没有任何问题。

同时,刘铁军透露,此次中国足协申报国际级裁判并未按之前的严格标准,而是因人制宜大力培养年轻裁判,这实际上有利于中国裁判队伍的整体发展。“年轻确实使得他们在经验上有所欠缺。”刘铁军说,“但在中超联赛26轮过后的裁判综合排名前十中,就有多名年轻裁判入选,马宁甚至力压孙葆洁排在第四位。”

其实年轻裁判的业务能力已得到认可,问题就在于如何应对场内外所带来的压力,提高心理素质。

刘铁军为记者列举了一项数据,在本赛季的乙级联赛中,全部选用的是年轻裁判,至今只有1起在申诉中被认定的错漏判。“比如一个有失误的判罚会对他们剩余时间内的执法造成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的自我心理调整,年轻裁判肯定无法和老裁判相比。”刘铁军也对年轻裁判的心理承受能力表示了担心。“现在外界的环境对年轻裁判的成长有所影响。反赌打黑的浪潮使得中国足球的大环境走向好转,同时也使得外界对中国足球的包容心在下降,这客观地增加了裁判员执法的压力。”刘铁军表示,应给年轻裁判宽松的环境。 文/杨阳

(法制晚报)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shineluo]
添加你对新闻的热爱  
人在热爱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分享至: 腾讯微博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到微博反馈

企业服务

图说天下

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