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体育腾讯体育 > 篮球 > CBA > 正文

李元伟自传曝惊人历史 国手名单引爆内定传闻

2010年07月14日18:51腾讯体育我要评论(0)
字号:T|T

[导读]篮协内定国手时,通常存在一个比例———4比8,抑或2比10。即:国字号12人终极名单里,主教练有权定下8至10人,有2至4人为篮协钦点或“推荐”。

腾讯体育讯受限于身高等要件,篮球人才目前在中国仍属于稀缺资源,出类拔萃者肯定不会被国字号所拒绝。所以CBA才有一个和足球完全不同的现象:但凡进入过国字号的球员,在各自的CBA俱乐部都会是主力。但在李元伟的自传第七章中,专门披露了2003年亚锦赛关于人员名单出炉的秘密。

书中首先介绍了敲定名单流程,一般是由李元伟、胡加时、白喜林和蒋兴权等人决定。李元伟对于球队第11人和第12人的定义就是边缘球员,“所谓边缘球员并不是没有实力,而是因为位置重叠或者人选等原因,可能用不上,或者说出场机会不多的球员。”

书中这样写道:“教练组倾向于莫科,因为莫科的潜力更大。我看到八一队当时已经有李楠、张劲松、李可、陈可、范斌五人入选,如果莫科再入选,几乎就是半支国家队,而北京作为一个重要的篮球城市竟无一人入选似乎不妥,考虑到莫科此前已经有过几次入选国家队的经历,我决定把这个机会留给焦健。”

事实上,这样的做法在当时就已经被媒体指责。为了平衡各俱乐部间的关系利益,篮协内定个别国手。2003年哈尔滨亚锦赛之前,当时篮协为“照顾”首都球队,硬要塞北京队前锋焦健进入国家队。后来亚锦赛在哈尔滨打响,老蒋把焦健一直摁在板凳上,直到同韩国的决赛打到最后一节,中国男篮完全处于被动态势时,焦健才第一次被蒋兴权派上场。但有意思的是,最终正是因了焦健不到10分钟时间里砍下的9分3个篮板,中国男篮才获得了那届亚锦赛冠军。

除了焦健外,全书中还多次涉及到名单的定夺之争,比如2005年王博和王仕鹏,尤纳斯在李元伟的支持下果断的选择了王仕鹏,弃用了二代目虎王王博等。

在那个阶段,一场篮协与蒋兴权之间的暗战,最终却出现双赢格局:蒋的执教记录上添加了大胆出奇兵的浓重一笔,篮协则是“推荐”人才有功。所以自那以后,篮协越发热衷于内定国手———2008奥运前和去年天津亚锦赛前,圈内曾分别传出张凯和陈江华因为要为王磊“让路”,而会在最后时刻被裁的说法,最终都一一应验,其根源就在于篮协要“照顾”王磊所属的八一队。只可惜两度成为中国男篮那个第12人的王磊,始终都没能复制“奇兵焦健灭韩国”的那段传奇。

篮协内定国手时,通常存在一个比例———4比8,抑或2比10。即:国字号12人终极名单里,主教练有权定下8至10人,有2至4人为篮协钦点或“推荐”。认可这个数字比例,也是一名教练员有资格竞聘抑或出任国字号主帅的首要前提。(杨道中)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添加你对新闻的热爱  
人在热爱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分享至: 腾讯微博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到微博反馈

企业服务

图说天下

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