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体育腾讯体育 > 中国足球 > 国内专题 > 正文

李元伟:职业化这条路 不能倒退

2010年01月29日20:32法制晚报我要评论(0)
字号:T|T

“中国体育还没有真正职业化,CBA中超、乒超都不是真正意义的职业化联赛。职业化的路一定要走,特别是足球、篮球、排球这样的大众项目。”前国家体育总局篮球管理中心主任、前中国篮协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李元伟说。

62岁的李元伟已于2009年初退休。当年,他一手将CBA打造成为中国第一职业联赛品牌。如今,他又在为中国拳击联赛“搭台”。

日前,记者在北京采访了李元伟。他表示,虽然目前中国体育从专业向职业转化的过程刚刚开了个头,但这种转型是大势所趋,无从回避。

足球过于集权 出问题是早晚的事

FW:足球是中国体育界最吸金的项目吗?

李元伟:有一家信息咨询公司(华通明略)2009年发过一个针对国内16项体育赛事的调查,包括CBA、中超、围甲、中网、乒超等。

在赛事认知、赛事关注和赛事喜爱度三项排名中,CBA均高居榜首。

FW:中国足球职业化十多年了,现在出现反赌风暴,而且南勇、杨一民等被刑拘,这应该向谁问责?

李元伟:除了没把握好自己,我想现在如此之多的问题反映到足球项目上,而且多数问题都是因足球联赛而产生的,管理部门必须要反思我们的体育运动在市场化进程中出现了哪些失误。

我想,最根本的一条还是像足协这样的部门过于集权。他们是联赛的组织者、联赛规则的制定者、联赛规则的执行者,同时又是联赛商业利益的受益者。这样权责不清,出问题是早晚的事情。

现在,足球出了问题,也给其他走向市场的项目提了个醒。像市场运作这样的事情,是不是就应该交给社会力量去办呢?我想这是必须要走的路。

按照计划管理 有些协会不能控制

FW:您离任后,CBA的赛程、引援等规则都发生了变化,舆论认为这是中国男篮职业化进程的退步,您觉得呢?

李元伟:这些也不是协会能控制的,有时候会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例如要准备大赛等。

国外是职业联盟在管理,我们是按照国家计划管理,不一样。

主要是看怎么理解体育的价值。你看CBA打得好的时候,各地球迷都爱看,联赛一结束,就觉得失落。怎样来平衡奥运金牌和群众需求,也要换个角度客观地来看待。

FW:项目主管领导的重视程度对联赛的发展能起决定作用吗?

李元伟:联赛发展的好坏跟主管领导确实有关系,但不是重视不重视的问题,而是认识的问题、认识深浅的问题。另外还有驾驭整个联赛局势的能力的问题。

你不能说王俊生重视联赛,阎世铎、谢亚龙(王、阎、谢均为前中国足协副主席)就不重视,不能这样理解。

我觉得就应该坚决地走向市场。但职业体育非常复杂,它需要和社会合作,依靠社会力量、社会资金,有很多复杂的局面。

国家利益当头 联赛必须进行让步

FW:项目走向市场,是否会跟国字号比赛任务相冲突?

李元伟:在现在的举国体制下,国家利益是第一位的。

其实,即便在国外,职业体育联盟对国家也是有责任的。现在中国的项目协会承担着国家任务,它的第一要务是让国家队在大赛中取得好成绩,反映它的工作业绩。

但职业联赛是以追求市场价值为目的。这两者中间是有矛盾的。而在中国体育界,靠现在的协会管理体制,不可能实现追求市场价值的职业化。

有矛盾不要怕,就是来思考怎么解决的问题,找到其中的共通点,有计划、有步骤地来协调,这都是我们体育管理者的责任。

FW:俱乐部与国家队之间的矛盾,体育总局能否协调?

李元伟:要回答类似这样的问题,先要搞清楚一个概念:中国究竟有没有真正的职业体育?

FW:您在体育圈那么多年,您觉得中国有真正的职业体育吗?

李元伟:我觉得中国其实没有真正意义的职业体育。有种理论说,世界上有“三种体育”,即业余体育——像以前奥运会就说自己是纯业余的;专业体育——包括前苏联、东欧一些国家倡导的体育;职业体育——西方发达国家的体育,以欧洲五大联赛和NBA为代表。

我们国家以前就是专业体育。人们的印象中,1994年的足球和1995年的篮球好像开始了职业化,但中国是正在尝试走职业体育道路,而且还是被迫的。

上世纪80年代末,国家提出要用举国体制搞体育,就是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去发展一些能在奥运会上争夺金牌的项目,具体来讲就是个人项目、技巧类项目和女子项目。

北京奥运会后 中国体育面临转型

FW:北京奥运会是中国体育由专业化向职业化转变的节点吗?

李元伟:北京奥运会上,我们中国代表团取得了51块金牌的历史最佳战绩,但是我们要看看51块金牌的含金量,那些影响力大的、群众关注度高的项目,究竟成绩怎样?

为什么在取得51块金牌之后,我们还不敢说自己是体育强国,而是说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

就是因为在世界上影响力大、价值高的项目,我们的水平不高。这些项目往往由职业形态代表其最高水平,比如足球、篮球,国际奥委会不得不让这些项目的职业运动员进入奥运会。

FW:那么职业体育进入奥运会,对群众体育有什么促进?

李元伟:职业体育代表着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产业的客观需求,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

所以北京奥运会之后,中国体育要面临一个转型的问题,就是如何向职业化迈进。

转型动作不大 是因不适合职业化

FW:为什么北京奥运会结束一年多了,中国体育的转型仍没有明显的动作?李元伟:这种转型不能一概而论。未来,职业体育是应该积极鼓励、大力发展的方向。适合走职业化道路的项目,鼓励它去走,解决它自身的问题。但还是有些项目不适合,还是要走专业体育的道路,搞举国体制、靠国家扶持。

FW:也就是说有些项目不可能搞职业化?

李元伟:实际上,现在中国大部分的奥运金牌项目都要搞举国体制,像举重、柔道、跳水、体操,搞职业联赛恐怕难有人捧场。各项目形态不同,发展的道路也不同。但体育从专业化向职业化转变是趋势。

最受大众喜爱 足篮具职业化基础

FW:那足球和篮球呢?这两大球早已职业化。李元伟:足球和篮球是老百姓最喜欢的运动,就内部而言,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就外部而言,在国外特别是美国也有成功的经验。

目前,NBA可以说是职业化水平最高的篮球联赛,这正是我们学习的目标。这两项运动搞职业联赛也最具有市场价值,通俗地说就是容易搞起来。

FW:那最初足球和篮球的职业化是怎么搞起来的?应该说那时候的外部环境也不是很好。

李元伟:在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国家有一个奥运战略,就是将培养周期长、见效慢的三大球砍掉。

足球和篮球首当其冲就在被砍之列,为了自保只能想办法。而正好足球和篮球是最具有职业化基础的,所以就率先搞起了职业化。

FW:足球和篮球的职业化是搞得最早的,那它们有没有能力向完全的职业化发展,完全由市场说了算?

李元伟:在现有体制下很困难,足球和篮球的职业化程度算是达到了顶点,目前我们要做的是在现有基础上挖潜。

出现收入差异 不能退回专业体制

FW:中国体育领导层不愿意放手搞职业化,是否因为担心造成运动员的收入差异?

李元伟:这个事的因素就比较多了。但是,不能因为有波折就害怕,就不接触市场经济。运动员也不可能老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生存。要面对商业行为,这是不可回避的事。为什么以前没有这样的矛盾?以前大家都是吃大锅饭。现在有了矛盾、有了收入差异。

为什么小平同志要说“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像朝鲜那样的专业体制,我们不可能退回去,这不符合规律。

FW:有内部人士透露,乒超联赛存在的价值在于为运动员增加收入,而保持中国乒乓球长盛不衰的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集训。这种情况是否普遍存在于所有联赛中?

李元伟:我觉得乒超联赛不是职业联赛,纯粹就是企业掏钱赞助,搞一个比赛,大家来看,职业化程度很低。职业化对运动员的实惠不只是增加收入,它延长了很多运动员的运动寿命,对年轻运动员也是激励。职业体育就是提供一个产品,表现出它的价值。赞助商认可、有投入,那参与其中的运动员就会有收益,这就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本版撰文/记者孙毅

制图/毛京东

人物介绍

●李元伟

职位:曾任国家体育总局篮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中国篮球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亚洲篮球联合会主席。

年龄:62岁

祖籍:安徽

工作经历:

1976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学院篮球专业。1995年7月任北京体育大学副校长。2003年6月至2009年1月任篮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

研究成果:体育发展战略研究、体育教育训练理论与方法研究。

曾主持完成国家级课题《关于新世纪体育科学技术发展问题》、《关于坚持和完善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研究》等。

[责任编辑:nickel xue]

添加你对新闻的热爱  
人在热爱
  • 打印
  • RSS
  •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空间
  • 复制链接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分享至: 腾讯微博
  • ·
  • ·
  • ·
  • ·
  • ·
  • ·
  • ·
  • ·

图说天下

企业服务

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