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体育腾讯体育 > 综合体育 > 羽毛球 > 正文

新华日报:幸亏还有个林丹,还有汤杯

字号:T|T

新华日报:幸亏还有个林丹,还有汤杯

汤杯林丹获胜后跪地长啸

中国人赢球不是新闻、输球才是新闻,这句在乒乓球世界通行了很多年的规则,其实在女子羽毛球的世界尤其是尤伯杯的赛场上也大抵行得通。结果,新闻偏偏就发生了,从世界排名来看无比豪华的中国女队1比3不敌韩国队,无缘尤伯杯七连冠。

即使是最忠实的粉丝,如果不借助网络工具可能也不容易回忆起中国队上次在尤伯杯上输给了哪个队吧?裴升熙、李孝贞/金旼贞、李敬元/河贞恩,这几位韩国姑娘的名字赛前又有多少球迷能够全部背下来?

现在回头看看羽毛球队当初的豪言壮语,就多少有些刺耳了,“中国队就是奔着冠军来的,拿了亚军也是失败。”当年徐根宝的“横下一条心,一定要出线”被讥笑多年,回头想想,其实他更多地只是表达一种决心;而“拿了亚军也是失败”折射的是无比的自信甚至自负,那是活该被球迷反复当笑话提起的。在成王败寇的模式当中经历残酷洗礼和历练打磨出的权威,享受着成功带来的一切,自然也必须在失败时面对相同的拷问。

成长的代价?我们不是付不起。但问题是,为什么一定要付?中国女队十名参赛队员中有八名从未参加过世界大赛,只有于洋、杜婧参加过奥运,但也没有参加尤伯杯的经历。派出这样一支队伍参加重大国际比赛,难怪马来西亚媒体用春秋笔法评论道,“中国队艺高人胆大……”

李永波在赛后也承认:“整支中国队都是由没有尤伯杯经验的新人组成。”这种违背基本竞技体育规律的拔苗助长,当初难道就没有一点反对意见吗?北京奥运会之后的大换血,是否太过彻底?我们只知道,在羽球掌门人一向强势的面目之后,公众基本上是听不到反对意见的。轻敌、自负和缺乏忧患意识,在让人最想不到的时刻和场合,给中国羽毛球队狠狠地敲了一记警钟。

幸亏还有林丹,还有汤杯。简单地说,此次出征马来西亚的中国羽毛球队,是由一群成熟的男人和一群稚嫩的女孩构成。以林丹为代表的男队光芒四射,映衬着身后女队黯淡的群像。

在汤杯赛场上,林丹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与精神面貌让人耳目一新。毫不夸张地说,汤杯上的林丹是一个“现象”。半决赛和决赛,对阵李宗伟和陶菲克,两场预料之中的巅峰对决,变成了一边倒,成了林丹展示技巧、体能、运动家风范的秀场。从击溃李宗伟之后的霹雳舞到打败宿敌陶菲克后礼貌地致意,林丹的风范当今羽坛无人争锋。人们不由得心驰神往:如果此刻坐在解说台前的嘉宾赵剑华和林丹来一场跨越时空的天才对决,会是何等盛况……

林丹绝对不是可以复制的流水线产品,他的技战术风格和个性、成长经历都独一无二。从雅典的失意,失意后的落魄,重新的崛起到最后的夺冠再到今日之蜕变……就算是平时不太喜欢林丹的人也会击节叫好。

有趣的是,这个当年无比自信于自己的力量和速度,往往失之于过度用强的年轻人,逐渐蜕变,已经无限地接近于大师的境界,但他所处的团队还是像它的掌门人一样崇尚力量。中国羽毛球队特别喜欢的一个词汇好像就是“霸气”,可即使您手下培养的世界冠军直奔三位数而去,依然不能违背客观规律。

“相信下一届尤伯杯我们还是会夺回来。”这当然不是问题,也不应该是问题,对于重夺尤伯杯,全国的球迷百分之百有信心。其实,话说回来,尤伯杯七连冠甚至八连冠会给你带来额外的快感吗?比起这一次失利,决策者们还是更应该去关注马上开展的羽超联赛,尤伯杯只是一座奖杯,是面子而不是里子,真正给羽毛球带来可持续发展动力的是联赛。想想吧,票房、赞助、推广……如何避免重蹈乒超联赛的覆辙,需要烦心的事多呢?

添加你对新闻的热爱  
人在热爱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分享至: 腾讯微博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到微博反馈

企业服务

图说天下

推广信息